当前位置:首页 |
|
14小时最高检测7.23万管!杭州卫健气膜实验室再升级 |
|||||
|
|||||
一份阴性核酸检测报告,于我们而言不仅是“定心丸”,更是“护身符”。五一假期,在杭州市滨江区的杭州卫健气膜实验室,6个方舱一字排开,仪器轰鸣,工作人员正马不停蹄地开展检测工作,反复验证实验数据。 一份份核酸检测报告结果将从这里发出,为杭城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而在本轮疫情中,杭州卫健气膜实验室也完成了再创新、再升级。 全面创新,升级改造 为杭州市疫情防控注入新动能 杭州卫健气膜实验室首次开膜,就引入了前处理分杯系统和全自动点样系统。为了与病毒抢时间,不断提高检测能力,本次重启又对试剂准备区的人工分液进行了全自动化改造提升,极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产能,同时率先在全省大规模核酸检测实验室启用全自动试剂配置分装自动化系统。 从4月6日开舱到现在,25个日日夜夜,气膜实验室已累计检测1021万人次。4月28日,随着杭城核酸检测常态化,气膜实验室压力剧增,最高当日曾创下12小时承接转运车辆达820车次,14小时检测7.23万管,累计133万余人次的历史记录。 为了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落实“四早”要求,在目前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基础上,根据国家最近印发的《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市卫健委于4月25日在全市推行1:20混采,将采集自20人的20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杭州卫健气膜实验室率先在全市启用20合1混采检测技术。 培养业务骨干,新老传帮带 25个日日夜夜守卫杭城 同时,杭州卫健气膜实验室也为全市及区县核酸大规模筛查培养业务骨干,探索运行管理模式。在这里,来自市属、市管及8个区县的核酸检测人员同台竞技,相互学习提高。一批批老队员纷纷回去承接属地的移动检测车任务,一批批新队员就到气膜实验室进行培养提升。 气膜实验室的检测队伍也从最初的56人扩增到158人,一批又一批的卫健人前赴后继地驻扎于此进行战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4月下旬,杭城疫情形势再度告急,检测任务进一步加大。杭州气膜实验室也是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行。 为确保每位核酸检测者的结果能及时、准确出具,队员们纷纷变身“拼命三郎”,防护服密不透气,加上多台仪器同时运转,即便开着空调,半小时不到防护服内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透。 4月,气温变化剧烈,这一个月来,队员们经历了寒冷和高温的考验。有的队员闷出了痱子,甚至中暑晕倒却依然不下火线,有的队员冒着寒冷通宵驻扎,每天都在不断突破实验室检测极限。 历经25个日日夜夜,他们脸上的勒痕和发白的双手都在无声诉说着那一个个众志成城的“幕后战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