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确保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两战全胜” >> 新闻发布
杭州余杭疫情已进入拖尾期;关于清明祭扫,最新提醒
2022-03-17 来源:浙江新闻
[收藏] [推荐][字号: ] [打印] [关闭]


3月17日15时,杭州市举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十次新闻发布会,请杭州市卫健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以及市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心理健康专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3月16日8时至3月17日12时,杭州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本轮疫情全市累计报告52例本土确诊病例,以及10例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中普通型的2例,其余均为轻型。疫情波及6个区,分别为余杭50例,上城区6例,萧山区3例,滨江区、临平区、钱塘区各1例。

3月9日以来,杭州市共发生本土疫情3起,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基因测序结果综合研判,2起为省外输入,1起与被污染的入境物品高度关联。

具体说来,“0309”余杭疫情病例高度集中在余杭区仁和顺丰速运中转场,截至17日12时杭州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1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目前该疫情已进入拖尾期,社会面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小,整体可控。但是在隔离点内,还可能出现零星的病例。

“0310”萧山疫情系省外输入,截至17日12时共报告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确诊病例有省外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无症状感染者为其密接,分别为他的妻子和丈母娘。

“0314”余杭疫情系省外输入,截至17日12时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例,从省外返杭后,居家隔离期间被发现。

后两起疫情均是属于省外输入。因为属地发现很早、处置果断,所以在社会面上的传播风险可控。在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杭州疫情输入性的风险持续存在。

为此,呼吁广大市民,当您和您的家人从中高风险区来杭返杭时,请务必向当地的社区主动报备,并积极配合属地落实防疫政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护市民的生命健康,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近期杭州疫情防控的其他工作:

一是,科学调整重点区域。3月9日以来根据疫情流调研判的结果,杭州市迅速锁定重点区域、重点人员,快速精准地划定“三区”实施分类管理,根据“三区”人员核酸筛查情况,开展疫情风险研判,动态调整“三区”的范围,并做好有序解封的各项准备。

二是开展“无疫单元”的创建。为扎牢疫情防护网,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无疫单元”的创建活动。杭州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做好支撑保障,各地也积极响应,分批有序安全组织好各类各行业从业人员、城市居民、流动人员的检测工作。

三是,严防疫情输入。加强疫情重点区域来杭返杭人员的排查,细化疫情防控措施,及时落实健康管理举措,并妥善细致做好相关人员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当下适逢春茶采摘的高峰期,杭州市还压实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管理职责,加强对外来采茶工的健康监测工作。

四是,强化社会面的管控。进一步加强人员聚集性场所疫情防控的措施,控制餐厅、饭店、茶室、娱乐场所、体育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接待人数。暂时关停通风条件比较差、不符合防疫要求的人群聚集性密闭场所。同时,对公共服务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了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记者问答

记者:最近杭州的天气转暖,大家比较关心出行的问题,杭州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有哪些防疫的举措?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志荣:

杭州交通运输部门一直以来都严格落实公共交场站以及交通工具的各项防疫措施,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筑牢防疫防线,保障市民乘客安全健康出行,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进出杭防疫政策,根据全国各地的这个疫情动态、根据省市防疫的要求,严格落实进出杭防疫政策。比如说,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和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等;在杭州辖区内的8个高铁站以及萧山机场,我们还协调属地政府设置了核酸检测点,方便来自有疫区的省市、无核酸检测证明的乘客,到达杭州以后进行核酸采集。

二是加强交通场站和交通工具的常态化防控工作。首先是加强交通场站和运营车辆的日常防疫措施落实,通过语音、告示等方式提醒乘客佩戴好口罩、测温亮码等防疫措施。其次,对场站和车辆按照《交通运输部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六版)》的要求,严格落实机场、车站、地铁、码头等交通客运场站以及地铁、两客一危、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防疫消毒工作。

三是常态化的交通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国家、省、市防疫要求,常态化对交通从业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近期,杭州交通运输部门对辖区内的全体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包括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交通场站以及港口码头等人员连续三天的核酸检测,以筑牢疫情防控的基层防线。

请广大市民朋友,放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市民朋友,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全程规范地佩戴口罩。进入交通场所,要配合做好扫码进站、亮码测温等各类防疫措施。离开本市的市民和旅客,就是去市外或省外,建议提前了解目的地的防疫政策,比如目的地是否需要提供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要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耽误行程。

记者:再过一段时间就到清明节了,有很多市民群众有集中祭扫的需求。想问一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哪些的措施和举措?

杭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张志刚:

当前本土聚集性疫情频发,杭州市疫情形势复杂严峻,为扎实做好今年清明期间群众集中祭扫的服务管理工作,全市民政部门坚持把疫情防控和服务群众祭扫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落实差异化防控、精准化施策的要求,坚持祭扫要从简从快,控制人员数量,加强祭扫流量预警监测,严控输入性疫情的风险,严防人员高度聚集,严禁火源火种入园。

同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的清洁消毒,祭扫人员的扫码、亮码、测温、佩戴口罩等安全防范措施。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尽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温度的祭扫服务。

一是推出多种祭扫方式。倡导网络祭扫,市民可以通过杭州民政微信公众号和各个陵园的微信公众号,实行线上的免费祭扫。市民可以登录平台,创建纪念空间,通过网上献花、留言寄语来寄托我们的哀思。我们倡导居家追思,可以举办小型的家庭追思会,追忆我们先人的美德,传承精神文化。

实行预约祭扫,南山陵园、半山公墓、钱江陵园、安贤园等全市25家较大型的公墓,3月26日至4月6日是祭扫的高峰期,将实行分段、分时、分流预约技术,主要目的是避免人员的聚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市民朋友可以通过登录杭州民政微信公众号、浙里办App等平台进行祭扫的预约。同时,我们对网上预约不太会操纵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实行电话预约,预约后持身份证就可以入园。全市的骨灰存放室,在这个阶段暂停了进入室内祭拜的业务,大家可以在指定的室外场所进行祭扫。

二是倡导移风易俗。杭州始终秉承绿色、文明、生态殡葬的理念,积极推行无烟陵园、低碳祭扫新风尚,我们提倡市民以敬献鲜花、诵读祭文、清扫墓碑、网上祭扫、居家祭奠等方式来缅怀先人,悼念逝者。同时严禁燃放爆竹、焚烧纸钱、燃点香烛。

三是推出便民惠民的举措。各陵园公墓根据自身的特点,为祭扫的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人性化服务。南山陵园、华侨陵园开通了智慧陵园导航系统,方便祭扫的群众能够快捷找到自己的目标位置。各个陵园对有需求的群众也提供了代客祭扫的服务,免费给大家提供茶水、纸杯、油漆、毛笔等。

同时,有些陵园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通了扫墓专线车,在地铁站开通了接驳车等等。杭州殡仪馆在这个期间推出了丧事免费全程代办的服务,有需求的群众可以委托杭州殡仪馆免费代办遗体接运、火化和骨灰暂存等业务。

记者:本轮疫情已持续一段时间,易引发焦虑情绪,对于市民保持身心健康,请问有什么建议?

杭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宋海东:

持续的疫情影响,对我们的心理确实是会带来一定冲击,甚至有一些会引起情绪方面的焦虑。其实,从2020年以来,杭州市一直就很重视疫情期间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事实上,我们讲非常态下出现的这种适度焦虑,是一个很普遍现象,但是过于焦虑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

所以,我们建议:

第一就是要适度地关注疫情信息。大家无需过于频繁地关注疫情信息,只需要定期从官网或官方渠道来了解信息的发布,了解相关动态,做到科学认识疫情,掌握疫情防控知识,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不轻信谣言。

第二是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和心理的应对能力,做到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膳食,补充营养,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第三是要学会接纳情绪,平衡心态。学会接纳自己的一些各种各样的情绪,掌握一两种情绪放松的技术。这样的技术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包括从专业机构去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当然也可以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比如说杭州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也开通了疫情防控专线(85029595、96525),有24小时的心理专业人员会提供相关的一些服务。

第四是可以做梳理工作,做好规划。比如在隔离区里,或者在山区里的人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机,把前期的一些工作进行梳理整理之后,然后去规划下一步的工作。

第五是要营造一个氛围,增加一些亲子互动。在隔离期间,如果跟小孩在一起,我们要尽量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避免对家人特别是对小孩的一些指责,包括就是跟小孩在一块的时候,尽量要做到平等相待,做到多听少。

[收藏] [推荐][字号: ] [打印]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