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浙”里疫问医答(7)】中医药在“阳”前、“阳”中、“阳”后都能发挥哪些作用?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范永升为您解读中医妙用 |
|||||
|
|||||
“‘浙’里疫问医答”又又又来啦!面对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不断上升,如何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减轻症状?中医药在“阳”前、“阳”中、“阳”后都能发挥哪些作用? 今天,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范永升带您了解中医在抗击新冠病毒中的妙用。 Q1: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不断上升,请问中医药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新冠病毒感染属于中医“疫病”范围,中医防治疫病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的原则。它告诉我们,对待疫病一方面应该保持淡定的心态,乐观向上;坚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生活规律以及采取五禽戏、太极拳等健身方法,从而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所谓“避其毒气”,也就是今天防疫中强调的“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对年老体弱人群,可以用玉屏风散加银花、藿香等煎汤服5~7天,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室内可用艾叶、薄荷、桑叶、石菖蒲等芳香的中药加水烧开,熏蒸;也可以用中药香囊挂于室内、车内或随身佩戴,达到辟秽祛邪的效果。但这两种方法对孕妇及有药物过敏者不建议使用。 Q2: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期间,中医有哪些简便方法可以改善症状? 答:中医治病,重视辨证施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从目前我省情况看,奥密克戎感染起初多为风寒湿毒在表。表现为发热、鼻塞、流鼻涕、无汗、全身肌肉酸痛等。 如症状不严重,可选生姜、葱白、苏叶等,水煮沸后代茶饮,通过发汗,祛邪外出。 如症状明显,可选用中成药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 当然也有属于风热邪毒在表的,表现为发热、头痛、咽干咽痛剧烈、口渴等,可选用桑叶、菊花、金银花、生甘草等,水煮沸后代茶饮。 若症状比较重,可选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桑菊感冒片、芙朴感冒颗粒等等。 若有寒热往来,可用小柴胡颗粒; 如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用藿香正气颗粒。 这些方法以及中成药最好得到专业医师的指导,并且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服用。若使用3天后,病情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Q3: 新冠病毒感染“阳康”后,应注意什么?有没有好的食疗方法促进身体更快恢复? 答:新冠病毒感染者经过治疗,核酸或抗原检测呈阴性,便进入康复阶段。 从中医来看,首先要注意休息,热病初愈,不可操之过急,过度劳累。 其次要慎风寒,注意添衣保暖,不要受凉。 三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因情志不遂,引起疾病反复。 四是注意适当运动。 中医食疗在促进康复方面有其特色。《素问·热论》讲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提示我们发热刚退时,饮食不可大鱼大肉,吃得过饱,应该饮食清淡,易于消化,逐渐恢复食量。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选用食物。 譬如对一些身体疲倦,口咽干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的人,中医认为气阴不足,可以多服一些藕、荸荠、梨、甘蔗等,也可以适当服西洋参、铁皮枫斗等保健品,益气养阴。 而对一些短气乏力,胃纳不佳,口腻,大便溏的人,中医认为是肺脾气虚,可以多服山药、薏苡仁等,也可以选用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益气健脾化湿。 中医针灸、穴位按摩等方法也有较好的作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综合调护,扶助正气,从而使身体更快恢复健康。 专家名片 致读者 为进一步精准回应社会关切,权威解答群众有关科学防疫问题,“健康浙江”微信平台特推出“‘浙’里疫问医答”专题,以问答为主形式,就公众关心关切的疫情防控医疗政策、就医诊治信息、防护健康科普知识等进行权威回应推送。如您有以上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后台进行留言,我们将统筹组织权威专家和机构进行解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