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聚焦2020 杭州市两会【已归档】 >> 热点关注
数字赋能助力江干全域治理现代化走在最前列
2020-04-28 来源:杭州日报
[收藏] [字号: ] [打印] [关闭]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市两会上,数字赋能成为焦点。

  新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数字经济、数字驾驶舱、数字证照、数字治理、数字政府……特别是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设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方面,杭州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大脑在城管、医疗、房管、安监、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探索线下行政服务中心“去中心化”改革,打造一键直达的“指尖上的行政服务中心”。

  要知道,数字化改变的,也许恰恰是时代所期的、民生所盼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

  那么如何利用大数据,发现民生需求、解决民生问题,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赋能?

  刚刚发布的江干2020年重点改革任务做出了回答——49项改革任务,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换句话说,就是注重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政务服务、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以数字化变革倒逼流程优化、模式创新、效率提升,助力江干全域治理现代化惠及百姓走在最前列。

  

  深化改革和改善民生

  深化改革,就要改到民生关键处。

  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场所延伸扩面的当头炮,作为全省“第一门户”,杭州火车东站毫无疑问成了改革的重点——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推广智慧应用、提升服务水平,实施45个服务大提升项目,为的是让旅客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心。

  服务提升,怎么做?问计于旅客。

  江干前后共开展实地调研20余次,征求旅客意见建议1000余条,还组建了各界人士参加的百人改革体验团点对点体验,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目前,东站旅客单人最快3秒即可刷脸进站;乘坐地铁离站平均用时14分钟,同比减少40%;停车场库实现车辆5秒出库,日均泊车量、平均周转率同比提升14%;91.7%的群众对东站服务大提升认可点赞。

  改革攻坚,去年江干完成的答卷,堪称“模范生”——84项省、市改革任务圆满完成,43项区重点改革项目落地生根,16项改革创新举措面向全市全省全国推广,全年改革考核江干位居全省第七、全市第二。其中,打造火车东站“未来枢纽”、企业开办“一件事”“同城通办”分别入选省、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

  成绩背后,是江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以打造世界名城首善之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坚定坚持“追求卓越、体现一流”的工作导向,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方法和作风,引领撬动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亮点纷呈。

  此外,江干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六大行动”,高标准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省级试点,高质量打好 “五圈五防”基层治理组合拳,加力建设“在线警务2.0”版,创新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机制,创建为全省首批一星级平安金鼎城区。

  在教育、卫生这些民生关注度高的改革领域,江干也颇有建树。

  就拿教育来说,深化教育“新共同体”高质量治理新范式,成立9个教育“新共同体”专业联盟,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卫生健康方面,江干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建设,聚力打造城市版“医共体”,居民选择基层就诊意愿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探索构建新型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模式,建成20个规范化家庭医生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家护理工作规范》成为浙江省地方标准。

  

  江干实践和江干样板

  3月24日11时05分,杭州市江干区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在线发布融资需求;16时45分,担保公司业务受理;3月25日20时50分,担保合同生成及企业申请完成;20时51分,2.5万元担保补贴到账。这笔业务,从企业发出担保需求信息,到办妥担保业务、兑现担保补助,前后仅花了一天时间。

  疫情扑面而来,打乱了各行各业的生产工作节奏。担保减免政策兑现作为江干区首个项目正式上线“亲清在线”平台,这也是全市金融领域第一个上线项目。

  接下来,江干区还将率先在杭州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亲清在线”上线诉求直达功能,其中在“我要租房”模块,江干区600余套(间)蓝领公寓房源纳入其中,实现企业在线申请房源、当天入住。5月上旬,“亲清在线”平台还将上线“用人单位残疾人就业补贴”政策,指导残疾人用人单位通过该平台进行申报、获得补贴。

  新的时代,对基层治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今年江干的重点改革任务,也会紧扣“巩固、深化、创新”三个关键词,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推进改革,更好地融入全省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更好地服务江干一流现代化中心区建设、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全省全市改革提供更多江干实践、江干样板。

  这里面一共有49项,其中延续去年改革项目5项,主要是对一些重点改革举措的再深化、再落实;新增改革项目44项,主要是围绕今年省市区改革部署以及“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等重点工作,落实具体举措。

  除了把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外,江干还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作为关键突破口。

  对照省、市今年重点改革任务,结合江干实际,聚焦事关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谋划推出一批“落一子而全盘活”的重点改革项目,比如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探索全区立体式宣传工作机制等等,以这些关键点位的改革创新,牵引撬动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数字赋能和数字治理

  今年,江干除了继续深化杭州火车东站服务大提升,围绕“未来枢纽”目标,在已有改革成果基础上,着力完成出租车通道提升改造、网约车通道提升改造、优化引导标识(站体外部及地下停车库)、建设王家井上匝道人行过街设施等重难点项目,最大程度提升旅客群众出行获得感外,还有13项改革任务,特别能体现数字治理。

  比如推进浙江一体化政务服务2.0平台江干试点建设、搭建“民生直达”平台、构建国民经济数字驾驶舱、智慧赋能破解大型居住区“停车难”等。

  疫情发生以来,江干区审管办构建了电话预约、微信帮办指导、政务服务网上申报、电子证照送达的全流程闭环式“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2月3日以来,累计接受电话咨询7566个,咨询帮办企业群众109人次,受理各类线上审批2248件,办结1839件,办结率达81.8%。

  这背后,就是充分发挥在“四端协同”“浙江一体化政务服务2.0平台”试点等工作上的先发优势,通过“掌上神器”、线上“快车道”、“云上”实时帮办指导等方式,推进“不见面”审批、“不见面”发证,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材料“容缺预审”,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企业的审批要求。

  今年,浙江一体化政务服务2.0平台江干试点建设将为进一步优化群众办事体验,围绕“智能导服、受办分离、线上线下融合”建设目标,全面推进行政服务2.0建设,落实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过程监控、“好差评”闭环,推动政务服务从网上、掌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除此之外,江干今年还将搭建一个“民生直达”平台,通俗来说,就是依托“城市大脑”和各部门数据共享支撑,打造“民生直达”新型惠民便民数字协同平台,面向群众和部门,开发政策兑现、在线互动等功能,实现惠民便民以及相关政策兑现的“一键直达”。

  建设区国民经济数字驾驶舱,则是依托“城市大脑”和区智慧经管系统的数据支持,按照实时获取、在线协同、智能运算的模式,综合分析江干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企业运行、主要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预警、企业服务等情况,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而智慧赋能破解大型居住区“停车难”,就是通过挖掘现有潜在泊位、增加停车场库等公共泊位,整合街域范围内所有泊位实时停车信息,融入“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根据实时车辆泊位使用情况和停车需求,引导车辆在高峰时段、拥挤场所有序停车,缓解丁兰大型居住区“停车难”。(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

[收藏] [字号: ] [打印]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