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精神伟力 强化文化担当
时间:2025-08-07 10:30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分量,一个社会的体量。

今年是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20年来,如何将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生发出绵绵不绝的创造力?杭州各地干部群众以多种方式,收看《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专题片,从中获取答案、汲取力量,并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

“文化的力量,始于对传统的敬畏,成于创新的勇气,终于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寻。”杭州市社科联(院)党建研究所所长赵国青观看专题片后感触颇深:“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真’‘情’‘实’‘意’的四字要求,作为一名社科工作者,更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文化和地方文化研究,激发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命脉与社会发展引擎的深层价值。”

二十载实践证明,“八项工程”是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科学路径与强劲引擎。它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与宝贵经验,不仅是浙江的骄傲,更是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卓越贡献。“专题片以恢宏视角展现习近平同志当年擘画的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光辉历程,观看后倍感振奋。”杭州市侨联党组书记赵欣浩表示,作为侨联工作者,尤为珍视这份成就中蕴含的深厚“乡情”力量。“我们将积极宣介浙江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与辉煌成就,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浙江故事,引导广大侨胞更深入地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发展脉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连接四海。让我们共同努力,厚植家国情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播中弘扬,为实现文化强国梦想贡献侨界的独特力量。”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这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近日,在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山”有理》理论宣讲迎来首演,为新时代青年理论传播探索具有感染力与传播力的创新路径。“看了专题片,我们对宣讲员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这场理论宣讲的指导方——浙江省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志愿者联盟秘书长忻皓说,“青年宣讲员已经成为宣传重大溯源理论成果和文化工程的中坚力量。传播方式持续创新,让党的理论潜移默化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持续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方式,也是应该扛起的责任。”

五千年良渚、上千年宋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不断践行“八项工程”,文化之脉悠久深厚、意蕴丰富。

“良渚古城遗址是总书记亲自关心的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专题片中,良渚文化占了很大的篇幅。”每一次良渚古城遗址上央视,良渚文化社教专员胡俊超都会在朋友圈转发,“这部专题片,让我更加认识到在良渚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之问。在接下去的工作中,我也将立足岗位,担负起文化使命,尽己所能讲好良渚故事,让更多人认识良渚,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胡俊超真切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

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而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

8月6日晚,拱墅区天水街道皇亲苑社区的党员们也认真观看了电视专题片。皇亲苑社区地处寸土寸金的杭州市中心武林商圈。2005年,这里建成全市首个“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习近平同志曾专门前来考察,与居民亲切交流生活状态,并提出全民健身公园应全区、全市普及。而专题片第一集“文以立心”就提到了皇亲苑社区,该社区党委书记蔡巧燕难掩内心激动:“看到社区的发展在专题片中呈现,内心满是震撼与自豪。这不仅是社区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文体惠民’理念生动实践的有力见证。文化,就像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将社区居民紧密相连。它不仅提升了居民的身体素质,更在一次次活动中,凝聚了人心,营造出和谐、积极的诗画社区。”

“曲随时代,艺为人民,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董其峰同样早早守在电视机前:“作为一名地方曲艺演员,重温其精神要义,内心深受洗礼。这20年征程,浙江曲艺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我们杭滑的足迹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和文化礼堂,汲取了最鲜活的艺术滋养。未来,在文艺精品创作、非遗守正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更坚定了方向——唯有根植沃土、情系人民,方能打磨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滑稽曲艺佳作。”

文化,承载历史,牵系未来。从文明素养提升到文化精品创作,从文化遗产保护到相关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这一精心绘制的蓝图,正在杭州久久为功的实践中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