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钱塘(新)区如何打好AI突围战
时间:2025-08-06 09:45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1.jpg


韩国创新企业代表团参观钱塘(新)区半导体企业。


2.jpg


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升级。


全球首款球形机器人,“上得了山、也下得了海”;全球首台“美妆AI测谎仪”,在消博会上展示中国美妆“科技范”……从逻腾科技的球形机器人到花西子全息AI系统,今年以来,一批来自钱塘(新)区的人工智能科研成果频上热搜。

为什么是钱塘?作为产业大区,这里足够大的产业规模,为AI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今年上半年钱塘(新)区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参与的长三角大飞机产业集群成功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夺得“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同时,该区抓住数据、算力等关键,因地制宜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赛道,全力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


“新”火燎原

找准突破口,形成钱塘特色优势赛道

一架国产大飞机C919是怎么造出来的?你可能想不到,它的绝大部分设计要通过工业软件来完成。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业软件的性能已成为衡量区域AI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此,钱塘(新)区布局在先:

最近,该区举办了一场“AI for Engineering大模型与工程产学研用创新交流会”,300多位国内外顶尖专家到场,感受了一把工业软件端的“钱塘方案”。会上,区内企业品览(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AI CAD系统“筑绘通”展现出惊人效率,它将传统需要6人35天完成的设计任务缩短至2人1周完成,显著降低了成本和时间。企业董事长李一帆指出:“我们通过结合最优的识别决策和大模型算法,逐步替代传统的2D和3D CAD软件,重新定义设计行业的效率标准。”

对于工业软件的“硬核实力”,杭州芯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陈立更是深信不疑。他介绍,芯控智能是一家专注智能制造领域,集软硬件研发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一大热门产品就是结合AI算法高效规划生产线布局。“在我们团队只有9个人的时候,我们帮助一个客户改造了一条生产线,改造之前它的成本是900多万元,一天只能生产200多个设备。改造后成本降低到90万元,一年能生产2000多个设备。”


“政”在行动

营造开放氛围,让千行百业乘“数”而上

在真空条件下,将膜材料蒸发成原子或分子,使其在基材表面形成薄膜,这样的真空镀膜技术,在半导体行业中必不可少。这条细分赛道,也是杭州星原驰半导体有限公司的主攻领域。“来到钱塘两年多,企业产值从几百万元发展到突破一亿元,明年有望超过三亿元。”星原驰COO史皓然介绍。这样的发展速度,也正是钱塘(新)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作为一家从实验室走出来的企业,星原驰在发展初期得到了钱塘(新)区在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企业还与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展开了许多合作。

开放的研究氛围是促进AI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钱塘(新)区,各式各样的AI培训与交流活动,让科研机构和企业并肩前进。对此,杭州士兰微电子系统开发技术负责人夏原野十分认同。“除了多开展AI培训与交流活动,还可以用更多举措鼓励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公司为企业提供AI技术咨询和定制开发服务。”夏原野建议。

就在几天前,钱塘芯谷举办了第二届中韩半导体企业家交流会,一家韩国功率半导体企业在交流中表达了对接落地的初步意向。在开放氛围的推动下,目前,钱塘(新)区已集聚了士兰微电子、中欣晶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40余家,进一步巩固了晶圆制造在全省的领先优势。

产业的持续扩大,又给政校企多方协同提供充足支撑:此前,钱塘(新)区与杭职院、联想新视界三方共建联想新视界(浙江)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成功助力超40家企业入选杭州“未来工厂”,并获得浙江省“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荣誉;依托浙江工商大学,钱塘(新)区完善全省算力网络与商务计算重点实验室,获得“2024年全省重点实验室”荣誉。像这样的实验室,钱塘(新)区已经有35家,彰显出强大的区域创新驱动力与深厚的科研底蕴。

算力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资源,早在几年前钱塘(新)区就围绕算力资源开始布局,目前辖区内的光环新网(杭州)数字经济科创中心项目楼宇基础建设已接近完成,该项目启用后就会形成算力供给的“超级枢纽”,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随着AI持续“起舞”,钱塘(新)区也将在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彰显更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