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四牌楼纳凉点。
盛夏似火,在上城区紫阳街道四牌楼纳凉点,“红色传承·清凉一夏”国防教育文明实践暨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近日正式启幕。作为“新晋”上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这里周均接待纳凉群众、打卡游客2万余人,成为街道弘扬时代新风、涵养文明氛围的重要阵地。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以来,紫阳街道以阵地为载体、以品牌为抓手、以队伍为支撑,一体贯通文明创建、文化文艺、民生共富、便民服务等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小圈”叠“大圈” 文明阵地辐射全域
经过一年的精心打造,钱塘江畔的西泠书房·紫阳文化艺术中心成为街道“立足一社、辐射全域”枢纽型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主体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设有共享书房、非遗体验、美术展陈、家门口的青少年宫等功能空间,开放以来,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15000余人次。
“小而美”也能绽放大能量。漫步在贴沙河边,一座由废弃水泵房改造而成的文明驿站变身候潮驿。这个不到2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每月常态化开设青年夜校、老年大学等10余门课程,探索出“公益+文艺”“出圈&出彩”的独特发展路径。
“小点”出“大招” 文明品牌创新迭代
如何写好全市文明养犬基层试点的考卷?近期,文明开放麦·文明“汪”的养成记首期活动在紫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火热举行。青年居民陈泓宇以脱口秀的方式引导大家思考文明养犬这件“小事儿”,引发现场广泛共鸣。
近年来,紫阳街道持续深化Socialization(宠物社会化)、Service(服务精细化)、Speciality(管理专业化)的文明养犬“3S”工作模式,加深养犬居民与非养犬居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宠物与人三个维度的“双向奔赴”。同时,街道更广泛动员行业协会、律所、宠物机构、学校、银行、地铁等力量,形成横向联合、上下结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文明实践如何助力共同富裕?新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出了“紫阳答案”——街社来牵线、阵地出空间、企业做经营,孵化出的共富小店带动周边40余名“宝妈”、退休阿姨等群体再就业,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小我”到“大爱” 文明生态生机盎然
参天大树靠一方沃土。“1+12+X”的点位矩阵,400余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22个文艺骨干社团,30余个常态化开展的公益项目,造就了紫阳“文明有我、文明看我”的浓厚氛围。
每月中旬,太庙社区的浙江省道德模范王凤娟都会穿上红马甲,主动帮助街坊邻里修鞋;在春江社区助餐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朱树坚风雨无阻、全年无休,为居民提供助餐服务;凤凰社区“凤凰早班车”银发队伍坚持开展公益理发、文艺演出长达10余年;依托上羊市街社区文化家园成立的“紫阳红领巾宣讲小分队”深入街巷,让基层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最美”是“群像画”,“文明”是“协奏曲”。未来,紫阳街道将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等阵地同频共振,凝聚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同心共向,由表及里、由小及大,让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品牌亮点姹紫嫣红,守护辖区居民群众“幸福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