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哥学院’,我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提升了实操技能,更找到了清晰的职业路径,现在工作和生活都更有底气了!”8月26日,在浙江开放大学的“小哥学院”内,陆书霞捧着崭新的毕业证书,难掩激动之情。这位曾经的饿了么一线外卖员,如今不仅拿到了大专文凭,还成功转岗至行政岗位,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在西湖区,越来越多像陆书霞一样的新就业群体人员,正通过政策赋能、教育提升、社会支持,实现人生进阶的N种可能。
在当天举行的2025年西湖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推进会上,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发布了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建设十大标志性成果,全面展示了西湖区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
多彩赛道 解锁平凡人生“新可能”
西湖区为新就业群体搭建了多元化的成长平台,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饿了么女骑手黄晓琴完成了从“单王骑手”到“管理骨干”的华丽转身。2020年入行的她,在2021年晋升为队长,管理近百名骑手,2024年秋季又进入“小哥学院”攻读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更难得的是,她发起“助老专送”服务,为孤寡独居老人免费配送餐食,带动11名同事加入这项暖心事业。“我要让大家看到女性在这个行业同样出色!”黄晓琴自豪地说。她不仅获得了全国外卖配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冠军,还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带领小哥们学习急救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顺丰快递员肖晨同样通过“小哥学院”改变了人生轨迹。他不仅拿到了大专文凭,还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金奖。“这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帮助太大了!”肖晨感叹。
陈亚非是一名饿了么听障骑手。2024年1月,他在送餐途中捡到一个装有16万元现金的包,送完餐后立即将包交到派出所,物归原主。作为一名听障人士,他靠日均配送60多单,服务分常年满分这一实际行动赢得尊重。
网约车司机程涛则展现了跨界发展的可能。作为拥有10多万粉丝的主播,她无偿带教新司机,参与公益调解,为同行追回损失5万余元,还推动“网约车避坑指南”等实用指南落地。
此外,“助老送餐侠”祝玫妹23年无偿献血27100毫升,网络主播“年糕妈妈”帮助2万农村儿童看上好书,菜鸟驿站快递员王栗火场勇救老人……这些平凡的劳动者正在各自岗位上绽放微光,诠释着新就业群体的责任与担当。
多维赋能 绘就友好社会“新图景”
新就业群体的成长进阶,离不开西湖区系统化的支持体系。
2021年,该区与浙江开放大学共建全省首家“小哥学院”,为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提供免费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如今,“小哥学院”第一期“3个100”免费助学计划已圆满完成,第二期240人已经启动,在读新就业群体人员达到157人,累计毕业33人。西溪街道新开办的“青年夜校·三新学堂”推出了图文编辑、摄影技术、抖音开店等18项特色技能课程,累计开设超200个班次,服务新就业群体3400人次。今年成立的“西‘新’导师团”更是汇聚了大学教授、浙江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企业高管和律师等专业人士,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支持。
推进会当天发布的十大标志性成果,展现了西湖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的系统成效:从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到暖“新”服务连片成网,从“打响小哥学院品牌、开设三新学堂”到“两司”群体破题开局、打造优质网络文明直播间,一项项务实举措勾勒出西湖区的“友好图景”。此外,西湖区还启用了“新就业群体诉求服务中心”,通过线上AI智能归集至线下专窗对接,从“小事快办”到“闭环到底”,真正让“民呼我为”落地见效。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区还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友好小区建设,通过引入暖“新”小助手机器狗,助力快递、外卖小哥破解“最后一百米”配送难题。
目前,西湖区已建立41个党支部、27个群团组织,让2万多名新就业群体人员有了“娘家人”;289个暖蜂驿站、35个优惠食堂织就“15分钟服务圈”;全域建成“六大友好单元”953个,包括451个友好小区、312个友好楼宇(园区)、8个友好景区、48家友好医院、23所友好高校和111个友好建筑工地;完成70个暖心“码召”点位建设,累计叫车量已达8万余单。
令人欣喜的是,更多的新就业群体正成为西湖区的治理“新”力量,积极反哺社会。截至目前,该区已有1123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加入“你是我的眼”志愿服务队,累计上报有效线索700多条,4000多人次参与防汛抗台、应急救援等任务,多名新就业群体人员荣获“平民英雄”“见义勇为义士”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