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乡建,绘就“精神共富”新画卷
时间:2025-08-27
10:29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精神共富”正在成为衡量乡村发展质量的重要维度。由谢径安・传化农创村与“湖上六十家”书画社联合主办的“清风入墨·荷韵丹青”乡村雅集,让艺术创作从城市展厅走向乡野田间,不仅打破了文化资源的空间壁垒,更通过美育普及重构了乡村文化生态,使艺术从精英专属转变为村民共享的公共产品。这种转变本质上是对城乡文化关系的重新定义,是实现精神共富的关键一环。
艺术乡建推动精神共富的核心机制,在于构建了“双向赋能”的文化治理新模式。一方面,专业艺术资源向下沉淀,通过创作基地、公益捐赠等形式将优质文化资源导入乡村;另一方面,乡村文化主体性向上激活,村民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文化生产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这种互动关系超越了传统的“送文化下乡”单向模式,形成了文化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更重要的是,艺术实践通过日常化的美育浸润,培育村民的审美感知力和文化创造力,使他们在艺术参与中获得精神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这正是精神共富的本质要求。
实现可持续的精神共富,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艺术与乡村的深度融合。首先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文化治理格局,促进政府、艺术机构、新乡贤和村民等主体形成合力;其次要发展“艺术+产业”的融合模式,使文化艺术成为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最后要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增强乡村文化的自我造血能力。只有当艺术真正融入乡村肌理,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精神共富才能从理念转化为现实。谢径安的实践表明,艺术乡建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更探索了一条通过文化赋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路径,这对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