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 沙地头蓬: 穿越烽火,解锁未来“优+”生活
时间:2025-08-22 09:52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1.jpg


如今的头蓬老街越来越美


2.jpg


“老街茶馆”成为打卡热门地


早上七点半,钱塘区义蓬街道头蓬老街上的老街茶馆就开门了。89岁的袁德泉老人跟往常一样踱步到茶馆,跟几位老邻居打过招呼,喝起了茶。没过多久,一群少先队员系着红领巾进了门,上了二楼参观。今年茶馆扩建后,这里还打造了非遗展陈空间和红色研学基地,“沙地十碗头”模型与蓑衣、打铁工具等老物件重现沙地生活图景。

生于斯,长于斯,已是耄耋之年的袁德泉老人就是头蓬这个地方的“活字典”,孩子们都爱听他讲老底子的故事。

“元帅殿啊,以前只是个土庙,日本飞机来来回回炸了三次!”老人爱讲小时候生活过的头蓬,但他的话头到了那个烽烟四起的民族危难时期,总会停顿再三。

轰炸,成了老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的元帅殿前方还矗立着一块悼念碑,碑上刻着几个大字——“追忆历史 不忘国耻”。

根据碑文记载,当年杭州沦陷后,日军空袭南沙大地,仅头蓬就遭到三次轰炸:1938年2月18日,轰炸方家园;同年9月7日,轰炸鲍家弄;1939年2月6日,轰炸聚贤楼。头蓬有23名乡亲丧生。

百年前的头蓬老街,不仅毗邻钱塘江,有渡口,还是热闹的集镇和水路商贸货运集散地。最热闹的时候,全镇拥有200多家商店,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并设有头蓬商会,镇上设有警察局,被称为“小上海”。

连续三次轰炸,重创了头蓬。商铺关门,居民逃难,曾经繁华的头蓬老街,也在沧海桑田、海陆变迁中沉寂。

但沙地人,从来不甘于命运。百年前,他们在这里创造了头蓬的“黄金时代”;百年后,他们又在这里创造了大围垦的奇迹。头蓬镇,曾是钱塘江南岸萧山大围垦的指挥部所在地。围垦大军从这里出发,向北,围出了前进;向东,与新湾一起,围出了临江。

穿越烽火,走过围垦,如今的头蓬,再一次走到了时代的路口。2016年,头蓬老街开始提升改造,4年内改造了338户,昔日的马头墙又在这片土地上立起,往日的特色美食和手工技艺开始重现。2024年,搭乘旧改快车,头蓬社区同步推进未来社区创建,通过有机更新,提升道路路面1万米,增加停车位51个,改造3个节点公园。3160平方米的民生综合体建成了,涵盖智慧健康、邻里餐厅、幸福学堂等八大板块;便民服务市集开起来了,联合辖区单位,为居民们提供公益理发、钩针教学等多样化服务。同时,社区培育“老街茶馆”社区治理品牌,提炼协商议事工作法,引导居民共商共治。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2024年12月,义蓬街道头蓬社区凭借卓越的旧改成果与前瞻性的社区规划,上榜浙江省第八批旧改类引领型未来社区,“黄金头蓬”的故事正在新时代书写崭新的民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