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茁壮成长,既需要肥沃的创业土壤滋养,更离不开精准的政策雨露滋润。在杭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上,合作创新、开放共赢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
如何以平台之力赋能企业创新,以务实举措将杭州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科创天堂”?近日,记者跟随杭州“8+4”经济政策媒体采风团,分别走进顺丰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探寻企业蓬勃发展背后的“杭州密码”。
筑巢引凤,打造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在顺丰创新中心的测试场地上,一辆印有顺丰速运标识的无人配送车正展示着“智慧物流”的魅力。随着指令下达,它精准停靠后自动卸下满载包裹的笼车,快递员只需轻松拖拽即可开展派送工作。
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将每个班次的装卸分拣时间缩短25分钟,目前杭州已有192台这样的无人车穿梭在拱墅、滨江等城区及20多个产业园区。
无人车的高效运转,是顺丰创新中心构建“智慧物流”生态的缩影。
作为杭州产业创新平台的标杆,这里以“产业+技术+资本”为核心架构,联合浙大科技园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效应。
园区内,顺丰速运、顺丰同城等组成智慧物流产业矩阵,禾迈股份、中昊新能源等构建绿色能源创新版图,中奥科技、太希智能等形成人工智能产业梯队,三类集群相互赋能、协同发展。
“我们依托顺丰产业链资源与浙大系科研力量,已累计孵化68 家科技企业,通过设立科创基金,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成长。”顺丰创新中心招商运营负责人吴丽巍介绍,这种开放共享的生态模式,让不同领域的企业能快速链接技术、资本和市场资源,顺丰创新中心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孵化器”。
政策滴灌,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这两年,市、区两级政府的政策支持让我们发展更有底气。”浙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卫华感慨道,政府出台的政策精准有力、高效务实,以“真金白银”的硬核支持,精准滴灌到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企业成长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动能。
在徐卫华看来,杭州的惠企政策既直击企业痛点,又着眼长远发展,“不仅缓解了运营压力,更坚定了我们加大研发投入的决心。”
在钱塘江畔的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另一项创新政策正释放红利。
由兆丰股份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共建的兆丰智能创新研究院,正成为“安心宝”项目的首批受益者。“安心宝”将为其“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开发”预研项目投入500万元的前期科研资金,并依托“政府引导+校企共担”的创新保障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政府搭建这样的一个创新‘担保交易平台’,企业一笔50万元保证金就能撬动500万元的研发项目,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大胆投入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合作。”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海兵坦言,这不仅解决了科研投入的后顾之忧,也极大地解决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安心宝’让我们能更全心地投入到项目研发中,也为我们的创新研发注入了‘强心剂’。”
从产业平台筑巢引凤到政策精准滴灌,杭州正以创新生态与制度供给的双重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双翼。这片科创沃土上,更多创新故事正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