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桥畔:星火成炬接力复兴
时间:2025-08-15 10:15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1.jpg


位于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的“侵华日军在拱宸桥缴械投降地”纪念碑。


2.jpg


今日的拱宸桥。


站在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望着那块静静矗立的“侵华日军在拱宸桥缴械投降地”纪念碑,陈人民的眼中泛起波澜。这位73岁的拱墅区委党史研究室返聘专家,多年来一直默默收集整理着关于这片土地的记忆碎片。运河的水声依旧,而他的讲述,将我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1937年,战火席卷杭州。湖墅大夫坊37号的年轻教师宋光渭,毅然加入杭州抗敌后援会。他与同伴一起开展募捐,为前线将士筹集物资;动员民众,组织难民救助。1940年,年仅20岁的他被日军逮捕,牺牲于众安桥宪兵司令部。他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只有一颗炽热的心,如星火般照亮民族前行的路。

事实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刻进了那个时代每个人的骨血里。

距拱宸桥直线距离1.3公里的华丰造纸厂,是抗战时期最早站出来的实业界代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华丰造纸厂的创办人竺梅先、金润庠在《申报》上花数千元广告费,领衔刊登了大幅的《全国同胞公鉴》,呼吁全国同胞奋起抗日,同时他们也积极投入到抗战救国运动中,拒进日本原料和设备。

1937年12月,杭州沦陷后,日军强占华丰造纸厂。1938年10月,日本浪人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下,强行在造纸厂内进行生产。1939年,当日寇准备庆祝“开工一周年”时,领班赵金城和工友们将定时炸弹藏进蒸汽机汽缸。一声巨响,工厂瘫痪。俞田章、谢奕堂等被捕的9名工人面对酷刑,无一人屈服,门卫沈金生重伤牺牲。

他们的名字有的已湮没于历史,但他们的脊梁,撑起了民族的尊严。1945年9月5日,一支日军队伍在拱宸桥附近的训练场向中国军队投降。杭州,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

烽烟散尽,拱宸桥地区成为杭州重要的轻纺工业区。浙麻、杭一棉、杭丝联里机器轰鸣,纺织女工的梭子穿梭不息,机修师傅的扳手叮当作响……他们用汗水织就了经济复苏的蓝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市注入了不竭发展动力。当然,工业生产快速崛起的同时,也留下了如运河水质污染这样的时代阵痛。

1997年旧城改造拉开序幕,2002年运河综保工程启动。建设者们拆棚户、建新楼;文化工作者们梳理文脉、守护遗迹;社区工作者走街串巷、化解矛盾……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名字并不为人知晓,却让大运河申遗成功,让拱宸桥以“宸宸”之姿亮相亚运会,让“世界的拱宸”成为现实。

今天,运河畔咖啡馆飘香,小河公园艺术氛围浓郁,“拱宸邻里·阳光家”笑声朗朗。这份美好,源自抗战英雄的牺牲、劳动者的奉献、建设者的智慧。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些平凡中的坚守,铸就了历史的厚重,如同星火成炬,照亮了未来的路。铭记他们,就是铭记一座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