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您教训孩子玩手机是为她好,但阿姨您也要注意方法啊,而且孩子还没成年,‘甩手不管’这属于遗弃,是违法行为知道吗”“玲玲啊,别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了,你看手机是为了学技能,那就跟妈妈好好沟通,想想这么多年她对你的爱”……因为一桩家庭教育纠纷,“养母”王大妈与“养女”玲玲来到了社区调解室。面对急躁的母亲与委屈的女儿,两位调解员互相配合,安抚情绪、科普法条多管齐下,终让母女相互理解,修复了情感裂痕。
调解情景虽是模拟,细节却高度贴近现实。8月12日至13日,在浙江省妇联、浙江省司法厅联合举办的全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活动上,来自浙江各地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齐聚一堂,围绕离婚、抚养、赡养、财产继承等家事纠纷,展开了一场场火花四射的技能“大比武”。
作为全省调解骨干切磋技艺、推广调解经验的技能类赛事,本场活动聚焦“守护婚姻家庭幸福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主题,现场设置了笔试考察、模拟调解、婚调知识抢答三个部分,全面考量选手们的“法律硬知识”和“调解软实力”,并由最美家庭代表等参与现场打分,从全省11支代表队中择优评选出个人与团体的一至三等奖。其中,全省前10位获奖选手还被授予“之江和姐”称号。
经过现场的激烈角逐,杭州市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三位杭州参赛选手全部进入个人前十,并包揽了个人第一名和第二名。今秋,这些来自全省的优秀选手还将组队参加全国总决赛。
“赛前我们就有一月一主题的线上培训。这次‘大比武’见到了全省的优秀同行,也跟他们学到了很多。”杭州市的参赛选手杨慧丽获得了个人第一的好成绩,她说,自己在基层有将近十年的调解经验,十分欢迎这种岗位练兵带动技能提升的做法,“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解铃人’,应该既是懂法律、能办事的行家里手,又是懂人心、善疏导的贴心朋友。每次看到双方愿意放下矛盾继续携手前行,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作为调解界的“元老”,她也在积极跟进时代,学习应用AI技术扩充知识面,“借助AI小助理,调解员仿佛有了一个团队,从前期资料检索到初步方案提供,都能带来帮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平安建设的最小单元。目前,全省共有婚姻家庭人民调解组织651个,配备调解员3000余名,已形成“杭向幸福”“德清嫂”“嘉家无忧”等一批特色婚调品牌。仅今年上半年,已调解婚姻家庭纠纷28843件,有效筑牢了以家庭“小安”守护社会“大安”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活动现场发布了2025年度全省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优秀案例,杭州市入选3个案例。同时,现场还举行了“AI+家事调解”智能体项目计划启动仪式。
接下来,浙江省妇联还将联动杭州市妇联,动员广大基层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参与智能体建设应用,在杭州试点开展“AI+家事调解”智能体建设,通过AI助手与基层调解员的“同题共答”实践,构建“全时求助咨询、专业法律解读、温情心理疏导、专属倾诉空间、智能婚调顾问”的“五位一体”服务矩阵,将AI技术的精密“算法”转化为婚姻调解的暖心“解法”,推动传统家事调解的数字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