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已至,暑热依旧盘踞在杭城的角角落落,当多数人躲进空调房寻觅清凉时,杭州的街头正涌动着别样的热——是橙色“人墙”在人潮车流中穿梭的热情,是凉茶摊前蒸腾着的茶汤的热心。志愿者用最朴素的行动,把善意酿成了夏日里最动人的风景。
34℃高温下的坚守
“我们多站一会儿通行速度就能更快,游客也能更安全”
如果你在周末的晚高峰来到湖滨,将看到这样一幅暖心画面——随着延安路平海路口交通信号灯变换,40余名志愿者不停跑动,手拉手,开合间,一道橙色“人墙”筑起,将行人和车流分割开来。
李逸程便是这道“人墙”中的一员,大一时第一次接触到“最美人墙”,李逸程一站就是三年,参与过上百场活动。今年运行10年的“最美人墙”首次尝试在暑期“上线”,他第一时间便加入其中。
高温天一般从傍晚6:30开始服务,当天下午5:45,李逸程准时出现在了湖滨。“作为领队要提前至少半小时来现场做好准备工作,有些志愿者第一次参与,需要现场培训,我会手把手帮助他们快速掌握队形的变化规律。”
即便天色已然转暗,温度却依然维持在34℃左右。组织培训的十五分钟,已经让小伙子汗湿了衣襟,之后两小时不停歇地站立和奔跑则更为煎熬。
“‘筑墙’只是基础,还要根据信号灯迅速调整队形,这需要我们随机应变,保持高度专注的状态。红绿灯几十秒就会变换,队形刚拉出去将人车分离,马上就要收回来。”李逸程告诉记者,“夏天天气炎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有人中暑或是晕倒的状况。我们不少志愿者都经历过应急培训,掌握基础的急救技能,随身携带的急救包里也常备藿香正气水,不远处的红十字爱馨驿站有更为专业的救助设备。”
身体虽然很疲惫,内心却很充实。“我们多站一会儿通行速度就能更快,游客也能更安全,值了!”李逸程感慨道,“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想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奉献,能够帮助到游客很开心,一句感谢是最大的慰藉。”
“最美人墙”总负责人沈廷冲称李逸程为团队的“核心骨干”。“年龄虽然不大,但是吃苦耐劳,很有奉献精神。”
“这几年,西湖边的游客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暑期也‘出动’了。根据人流量排班,一般每个周末都会组织。”沈廷冲介绍,“大家参与的热情比气温更火热,通知发出不到半天,报名人数就超出了既定计划。”
三伏酷暑,六点启程
一方凉茶摊盛满杭州夏日的善意
如果说“最美人墙”是湖滨的安全屏障,那街头的“最美凉茶摊”便是驱散酷暑的清凉驿站。
“来杯凉茶,解解暑。”章家桥公交站旁,一辆公交车驶过,“最美凉茶摊”志愿者何爱凤热情地为下车的市民递去一杯凉茶。与此同时,外卖小哥章杰熟练的从电瓶车上掏出水壶,在摊边灌满凉茶。
每到三伏天,暑气最盛的时候,便是“最美凉茶摊”出摊的时候。“早上六点不到我们就开始忙乎了,烧水、煮茶,待水凉后,加入原料,按比例混合,一缸‘老底子’的杭州凉茶才算出锅。”
一切准备就绪,何爱凤便来到公交站旁守着凉茶摊。“来往的乘客、附近的居民、经过的外卖员和快递员都会来上一杯,有些乘客比较‘腼腆’,我会朝他们吆喝,或是递到对方手上。”送茶的间隙,何爱凤抹了把额角的汗,语气里满是亲切,“很多外卖小哥对我们非常熟悉,每天都来,还会带好水壶。”
章杰可以算是凉茶摊的“老主顾”了。“顺路或者单子不密集的时候就会来灌上一壶,我们成天在户外工作,知道凉茶最消暑,可惜没时间煮,这个免费的凉茶摊很贴心,味道很好,一口灌下,还有回甘。”章杰说。
凉茶虽然免费,用料却丝毫不打折扣,“乌梅、党参、枸杞、桑葚等数十种原料制成茶包,清凉又解暑!”何爱凤介绍。
凉茶摊的“生意”有多受欢迎?消耗量会说话。“每天最大桶的农夫山泉至少用掉十桶,多的时候十六七桶。盛水的纸杯要用掉七百余个!”何爱凤自豪地说。
这些志愿服务的点滴,是烈日下的坚守,更是“最暖杭州”的生动注脚,这份 “暖” 是杭州的名片,也是城市发展中最动人的底色,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志愿行列,让温暖不断传递,让城市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