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伟彪、沈明霞家庭:公益为民显大爱 “医”路同行薪火传
时间:2025-08-13 11:22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一位是热心公益的骨科专家,一位是备受信赖的杏林名医,相隔百米连廊,却常遥遥守望。这是余伟彪、沈明霞一家忙碌而充实的日常。

同属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同样从业26年,丈夫余伟彪,业余时间10年培训3000多名救护员,为杭州的急救培训事业夯实地基;妻子沈明霞,专攻妇科疾病,点亮无数家庭的希望之路,还将珍贵经验倾囊相授。他们于2002年组建家庭,自此“医”路同行、相伴成长。如今,他们的儿子也考上了母亲曾经的大学,迈出了薪火相传的第一步……

两颗纯粹的医者仁心,让这个扎根义蓬的全国文明家庭闪耀钱塘大地,更折射出新时代文明家庭最动人的光辉。


“医”路同行的模范夫妻

“别担心,你找沈医生指定行!”这些年,来找沈明霞的患者有不少听过这句信心满满的“举荐”语。作为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市九院的中医“活招牌”,沈明霞声名远播。

师从“何氏妇科”第四代传人何嘉琳等国医大师的她,尤擅诊治各类妇科疑难杂症,对不孕症、月经失调、先兆流产、更年期综合征及产后调理等方面更是有着独到见解;施治过程中,不仅每个处方、每味中药反复斟酌确保疗效,更会细心关注疏导患者情绪,听她们讲讲生活中的烦恼,将中医“医病先医心”的理念贯彻到底。

“多为患者想一想”是沈明霞的口头禅。为了让慕名而来的“远客”也能尽快就医,沈明霞经常主动加号,延长看诊时间。久而久之,连余伟彪都爱拿这点打趣,“明明在一个地方工作,一天都见不上面,像隔着鹊桥似的。”但看到妻子26年间的成绩,看到一个又一个患者和无数家庭在沈明霞的帮助下摆脱阴影,迎来新生,他又由衷地为此感到高兴。

相比之下,骨科不像中医那么“磨人”,不过余伟彪也是大忙人,常需要利用休息日进行门诊和手术,半夜收治患者更是家常便饭。

疫情期间,这对医护伉俪更是响应号召,走出科室下到基层社区采集核酸、看护患者,融入富阳、滨江、下沙等地的防疫队伍,一年内三次进驻隔离病房,昼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以小家奉献换万家平安。

“可能因为是同行,我们能互相理解,有事就心平气和地沟通,说开了就好。”谈及家庭的相处之道,余伟彪、沈明霞如是说。对待子女教育,他们也总能达成一致,倾向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榜样。

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儿子从小格外懂事,认为医生是令人憧憬的职业,高中阶段便萌生了学医的志向,不但每年暑假都到医院当志愿者积累经验,高考时也顺利考入母亲曾就读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习临床医学,迈出了家庭事业薪火相传的第一步。

而余伟彪与沈明霞也十分尊重孩子的决定,时常教导他放平心态,“有目标是好事,但任何职业重要的都是脚踏实地,日复一日地磨砺,医生尤其如此,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对待,好好坚持。”


“造福每一位需要的人”

薪火相传的精神不仅在家庭内闪耀,更从小家出发,辐射到了广阔的钱塘大地。2005年,余伟彪加入浙江省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团队,并作为队内元老,开启了他持续10年的公益培训事业。

“生活中意外时有发生,我希望把自己会的教给更多人,造福每一位需要的人,让遗憾少发生。”与从医的初心一样,余伟彪总是拼尽全力奔跑在治病救人的路上。

在企业里,他为蓝领工人耐心讲解预防中暑触电、避免机械伤害和急救等实用知识;在社区里,他向基层社工普及关于火灾逃生、心脏复苏等基本知识;在学校里,他又对学生反复叮嘱防溺水、防食物中毒等内容,帮助他们识别危险,避开伤害……针对各类群体的各种主题培训将余伟彪的日程表塞得满满当当。

在他的感染与带动下,省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小分队”——大江东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团队不断壮大,已在全市培训3000多名救护员。他本人也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

“每当我的学生对我说,学的知识帮到了别人,哪怕只是多了这份意识,我都觉得很有意义。”现在,余伟彪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杭州市民能够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人流密集的各大商场、地铁站、社区也基本配备了AED专业设备,医学科普事业浇灌的文明之花正在杭城的街头巷尾蓬勃绽放。

与此同时,沈明霞的中医事业也在生生不息地传递。作为市九院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中医妇科学术带头人,这些年来找她授课解惑的基层医生,如流水般络绎不绝,她时常奔赴社区村社为有需要的人义诊、讲课。

沈明霞自己更从未停止过对更高医术的追求,每周再忙也要抽空往返其他城市跟师学习。“要是儿子今后想学,我也会好好教他,让他为中西医融合发展尽一份力。”沈明霞说,“其实我觉得我们家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将所学回报社会,做了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