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电动车技师在给学生们上课。
19岁的男孩迪力扎提·塔西尼亚孜来自新疆阿克苏市,现为杭州技师学院数字与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一体化(机器人维修方向)学生。3年前中考结束,他在一名阿克苏技师学院老师的推荐下,来到这里学习。这几年,他先后参加了国家一类、二类等技能竞赛,斩获了大大小小8个奖项,其中不乏国家一类赛银牌。
日前,记者走进杭州技师学院,看见许多少数民族面孔的学生,他们都是从新疆等地区“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因为,杭州技师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示范校、浙江省中职名校、浙江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单位、浙江省技工院校“思政课建设引领校”,也成了想要掌握优秀专业技能的孩子们共同追逐梦想的地方。
让每一个毕业生都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在去年9月结束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杭州技师学院选手陈彬彬捧回了汽车喷漆项目优胜奖。
从去年3月集训选拔赛开始的半年时间里,陈彬彬进入“疯狂训练”模式,每天上午8点准时开始训练,下午5点结束。晚上继续查找、解决白天训练中的问题,直到晚上10点才离开车间。“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专业老师都会第一时间现场指导,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最后能站上最高领奖台,还得感谢他们。”陈彬彬说。
据悉,学院连续五届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得2金3优胜的优异成绩。
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成为技能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每年,学院举办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及校园招聘会,年均参会单位35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4600余个,毕业学生被推荐到宝马、奔驰、大众等中高档品牌企业就业,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8%,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均超过98%,毕业生起薪超4000元,毕业生优企、优岗、优薪、优发展“四优”就业基本实现。
让课堂走进企业,把车间建在学校
“引企入校,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这样可以让我们学院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需求完美契合。”杭州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邵伟军说。
面对当前新兴行业、区域产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学院建立磁性材料、快递物流、电子商务、医疗器械、汽车后市场技术与服务等5个产业学院和奥迪、特威、杭州公交、亚龙等27个企业学院。
“让课堂走进企业,把车间建在学校,真正实现‘生产即教学、教学即生产’。”邵伟军介绍,围绕“大交通”发展理念,学院在现有汽车服务等专业体系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以支撑大交通发展的汽车服务专业群为核心、以匹配地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和商贸类专业群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专业(群)布局。
“变革之要,在于激发师生的创造力。”邵伟军说,“学院将建设8个新专业,开展6个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的优质校企项目。”
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上,学院精准服务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其中,汽车服务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培养了大量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智能制造、芯片等诸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
此外,为了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学院牵头组织300余家企业、汽车行业协会共同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每年举办“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与宝马(中国)、奥迪、捷豹路虎、博世(上海)等19家龙头骨干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建立深度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开设校企合作特色班13个,汽车维修、汽车钣金等各主要专业与30个以上知名企业深度合作。
让学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评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浙江省“浙派工匠”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先后获批浙江省优秀公共实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示范基地、国家级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班主任培训基地,第43届至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多个项目的国家级集训基地。
2024年12月28日,学院迎来扩建工程三期项目奠基。“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学校发展史册的日子,标志着我们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邵伟军表示。
这一轮扩建计划总投资约3.1亿元,总用地面积33.5万平方米,拟征地111.43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将新建1栋实训楼、4栋学生宿舍楼、1栋食堂以及体育活动场地等。“预计到今年年底,崭新的实训楼将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将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够让学生在更贴近真实工作场景的环境中磨炼技艺。届时,我们可以容纳8000名学生在校就读。”邵伟军介绍。
办学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学院有能力更好地助力浙江省“三支队伍”,特别是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建设,有能力将优质的技工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有能力让更多孩子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