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7月7日),杭城正式进入小暑节气,天气也很应景,延续了上周的暑热,主城区最高温达36.6℃,空气里能够感受到热浪翻涌。不过,相比于上周动辄38℃的炙烤感,本周的“高温君”似乎有些疲软,加上“降温利器”台风“丹娜丝”的步步逼近,太阳“闭关”,接下来,又是一连串“雨雨雨”的日子。
台风“丹娜丝”或二次登陆
瞄准浙闽而来 不走“寻常路”
周一凌晨0点前后,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在台湾嘉义县沿海首次登陆。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周一下午,“丹娜丝”已减弱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在17时位于浙江温岭偏南方约190公里的东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
预计,“丹娜丝”将先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周二早晨起逐渐转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有可能再次加强,并将于周二下午到周三凌晨,在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再次登陆(9-10级,23-28米/秒,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登陆后将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减弱。
从目前路径来看,这一次台风“丹娜丝”不走寻常路。进入东海后先东北行,再折向西南方向,整体呈现一个“Z字形”,历史上还未曾有过路径相似的台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次大拐弯的“诡异”走位?其实,这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变化有直接关系。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欧阳翼解释,在热带低压到热带风暴阶段,“丹娜丝”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西风引导为主,路径呈现西北行。之后,台风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北移东退,对台风的影响逐步减少,台风的移动主要受到其东南侧高压外围气流引导,转向东北行。周二,副热带高压再度西伸,台风受到副热带高压西南侧气流的影响,而且在台风东侧可能还会有低压扰动发展,可能出现相互吸引的藤原效应(即“双台风效应”),“丹娜丝”甚至会进一步折向西南。
风雨影响较大 “降温利器”发挥作用
杭州最高温跌回31℃左右
台风“丹娜丝”路径与众不同,造雨能力也不容小觑。中国天气网显示,其外围云系范围较大,携带了大量水汽,且由于台风在近海转向的时候移动较为缓慢,浙江沿海到福建北部沿海一带雨量会更大。
浙江省防指决定于周一10时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据浙江天气网消息,全省大部分地区从周一下午开始出现雷阵雨天气;周二,浙江沿海和浙中南地区有中到大雨,温台丽部分暴雨到大暴雨;周三白天,浙中南地区部分中到大雨,温丽局部暴雨。
就杭州而言,受台风环流影响,天气出现明显转折,风雨影响显著。杭州市气象台表示,周一后半夜到周二,全市有中到大阵雨或雷雨,其中萧山南部、富阳东部、桐庐东部、淳安和建德南部等地局部有暴雨,雷雨时局地伴有6~8级大风;周二夜里到周三,最大偏北风平原地区6~8级,山区和江湖水面7~9级。
在风雨的接连影响下,高温将得到明显的缓解,气温即将走下高温线,预计一直到本周日,杭州的最高气温会跌回31-34℃。
不过,“丹娜丝”在东海移动路径曲折复杂多变,台风登陆地点、登陆时间和后期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还需对台风实时动态保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