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夕阳的余晖透过法国梧桐的枝叶,在朝晖新市街洒下斑驳的光影。橘黄色的灯光次第亮起,树杈间悬挂的星形灯饰随风晃动,为这条焕然一新的老街平添几分浪漫气息——经过两个多月的升级改造,承载着无数老杭州人记忆的新市街夜市,以“潮荟市集”的新面貌开启试营业,也给杭城增添了一个夏夜“新去处”。
守陈:贴膜师傅与鲜花摊主的“廿载情”
“阿华,你总算回来了!我手机膜都翘边了,就等你出摊呢!”傍晚6点,阿华的贴膜摊位前已围满了老顾客。他笑着点头,手里的活计不停——新手机贴膜只需十几秒,旧手机清理也不过一分钟。
阿华是朝晖四区的老住户,从1999年新市街夜市设立就在这里摆摊,卖过打火机、发饰,2010年后专攻手机贴膜。“10块钱一张膜,手艺好还不坑人。”熟客王师傅举着手机夸道。正说着,阿华却拦住一位女孩:“你这新手机自带膜,等磨花了再来!”这份实诚,让他赢得了一大批顾客的信任。
往西走几步,孔大哥的鲜花摊同样人气不减。夫妻俩在此扎根20多年,靠卖花供两个孩子读完大学,如今一个进了银行,一个在国企工作。“夜市养活了一家人,也成了街坊们的习惯。”摄影爱好者阿明翻出十多年前的老照片:同样的位置,摊主们支着简易棚,顾客弯腰挑货,喧闹中透着温情。“烟火气是城市的乡愁,可以短暂消失,但总会回来。”阿明感慨道。
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构成了市集最日常也最珍贵的生活图景;这些热气腾腾的场景,也让人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运营方负责人透露,在70多个摊位中,特意保留了15%的老经营户,“就是要留住这份烟火气”。
推新:创意达人与美食品牌的“跨界行”
在集市东侧的文创区,一个挂着“瞌睡参参神”招牌的摊位前围满了年轻人。来自武汉的90后设计师鄢政正向顾客介绍他的原创作品:“这些产品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是基于武汉本土文化和方言(比如‘卧孩’在武汉话里就是‘哇塞’的意思),是我用青年人视角设计的治愈系文创产品。”鄢政说,“很高兴能把武汉的本土文化带到杭州来,我也在考虑创作能代表杭州的文创产品带回武汉,促进两个城市间的文化交流。”
美食区同样精彩纷呈,河东路上知名的杭帮餐饮店冠江楼也在此“跨界”,摆摊售卖招牌扎肉、红烧素鸡、杭州卷鸡、三鲜肉圆等卤味、熟食。“天气热,很多人不想在家里做菜,所以我们的熟食卖得特别好,有点供不应求。”工作人员小刘说道。
经过改造后,“潮荟市集”精心划分出艺术设计创作区、文化手作区、特色轻餐食区、生活美学区、新玩意零售区等多个主题区域,特色摊主招募也在进行中。在这里,市民和游客既能欣赏到独具匠心的文创作品,又能品尝到地道的风味美食,还能淘到有趣的潮玩手办,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此外,市集计划每个月推出系列精彩活动:比如非遗技艺现场展演,让传统技艺在现代市集焕发新生;街头艺术创作与直播,展现创意与活力;小型音乐演出,用音符传递快乐,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
据悉,新市街“潮荟市集”将于本月正式开街,这也是拱墅区朝晖街道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一步。它不仅盘活了闲置空间和老旧街区,提升了商业氛围,还促进了文旅融合,吸引了优质商户和创意人才汇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