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管画出“七个不得”红线
时间:2025-07-04 10:56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8.jpg


酒店食品外摆区


卤鸭、大排、蹄髈、小龙虾……下午4点,湖墅南路一家酒店门口弥漫着浓郁菜香,在可移动的遮阳棚内,家住附近的市民排队挑选起心仪的菜品,酒店工作人员一边麻利地切菜、打包,一边热情地向顾客介绍。

最近,杭州外摆新政催生街头新现象——“酒店食品外摆”,这样的场景在50多家试点酒店外摆区已成常态。与传统餐饮外摆不同,这些由酒店大厨现制的招牌菜,既满足了周边居民对高性价比熟食的需求,又为酒店开辟了增收新渠道。“顾客喜欢什么,我们就烧什么!”酒店经理陈燕园告诉记者,外摆试水不到一个月,菜品几乎天天售罄。


“培训+柔性执法”组合拳护航新业态

89岁的张大伯家住酒店附近,他和老伴天天来外摆区“报到”。“家里就我们俩,天热不愿意烧饭,每天来买一次,可以吃上一天,方便!”

“从各个城区的试点情况看,社会反响较好,很受市民欢迎。”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容景观监管处副处长李利江介绍。针对这类创新业态,城管部门采取“培训+柔性执法”组合拳:一方面对酒店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另一方面对轻微违规以劝导为主,但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底线问题严格把关。“酒店外摆的审批流程和其他外摆一致,我们配备了‘陪跑员’全程指导申报。”

拱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城市管理局)市容监管科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我们从材料、场地、时效等方面不断优化措施,为商家和消费者创造良好环境。当前,辖区商户对新政兴趣大,申请热情高,正有序推进中。后续,我们将继续联合街道,不断完善‘联审联批’机制,助力经济发展。”


正规商业外摆须做到“七个不得”

并非所有摊点都能享受这样的政策红利。

数据显示,今年1-5月,杭州关于随意设摊的投诉量在城管系统信访中占比最高。如在余杭区仁和街道燕湾路,流动烧烤摊的油烟呛得路人睁不开眼,高音喇叭从傍晚吵到凌晨,“油烟味熏得我不敢开窗,喇叭声到半夜都不停。”附近居民张阿姨抱怨道。

面对部分商户的模糊认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林炳达明确表示,正规商业外摆必须做到“七个不得”——①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地、城市道路;②不得妨碍无障碍、消防、市政等公共设施;③不得设置固定类外摆设施;④不得影响居民生活;⑤不得设在非硬化场地上;⑥不得在外加工食品造成环境污染;⑦不得通过高音喇叭进行商业宣传。

“所有外摆必须‘持证上岗’,需备案并持有营业执照,且经营内容须与店内业态一致。”林炳达强调,“各类商业经营主体和个人,在开展包括外摆在内的经营活动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共同维护美好城市环境。对于那些市民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的随意摆摊行为,我们将依法加大执法查处力度。”


“放开不放任”的管理见成效

这种“放开不放任”的管理思路正显现成效。

在余杭区仓前街道,曾经的“马路市场”经过整治后,变身规范整洁的“舒心夜市”;在钱塘区白杨街道,“惠民餐车”既解决了流动摊贩的生计问题,又满足了周边大学生的用餐需求。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杭州城管部门也注重疏导服务。截至今年6月,杭州累计有408处室外临时经营点、便民服务点等,以及6374个摊位被纳入浙里办App“摊有序”系统,同时持续扩大实施范围,并对违法占道、油烟扰民等行为重点治理。

“城市治理,既要留住城市烟火气,更要守住文明底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管理措施,让杭州街头既有温度又有秩序。”林炳达表示。

夜幕降临,酒店的食品外摆区渐渐收摊,工作人员开始打扫卫生;不远处的湖滨步行街,霓虹灯下的外摆市集又热闹起来,市民游客举着手机相机,记录下充满烟火气的杭州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