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浙江省大学生乡村医生赋能计划首期培训班在浙大二院启动,127名扎根乡村的年轻医者踏上为期三年的能力进阶之路。
湖州市善琏镇“95后”中医师莫诚杰是浙江首批中医定向生,自2018年毕业后便坚守在善琏镇卫生院。他坦言,基层医疗面临“设备缺、人员少、任务重”等困境,一名全科医生需应对村民“从头到脚”的疾病,更要关注其心理问题与生活难题。服务区域内,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40%,子女外出导致的“就医难”使小病拖成大病的风险陡增。诊室内挂满的锦旗是无声的褒奖,面对乡亲们沉甸甸的信赖,莫诚杰心里满是提升医疗能力、守护“治未病”防线的迫切渴望。
同样来自基层一线、2024年9月被分配到下姜村工作的王志文表示:“乡村的诊室或许不大,但装得下我们的医学理想。”
两位大学生村医对基层服务的深切体会,折射出新一代村医渴望突破瓶颈、守护乡民的心声。
乡村医生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高校毕业生是充实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的关键力量。为此,浙江省精准解题——
日前,根据《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医疗卫生人才“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方案》《浙江省新时代大学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赋能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研究决定启动2025年度大学生乡村医生赋能培养工作。
根据部署,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依托浙大二院建立赋能计划基地办公室,在浙大二院、省中医院、温医大附一院组建培训基地,分别统筹三年期的“线上+线下”小班化培养。
浙江省大学生村医赋能基地办公室主任、浙大二院党委副书记马岳峰介绍,课程设计直击需求痛点——岗前培训夯实基础,中医药特色课程传承精华,临床诊疗强化实战能力,还引入了医学人工智能基层应用场景培训。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人事处(人才处)处长朱炜表示,浙江创新构建起了“省级统培、基地管理、突出临床、持续提升”的培养机制。该计划旨在锻造一支“能西会中”、临床能力扎实的复合型村医队伍,他们不仅能妥善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更能初步识别处置疑难病症,成为村民身边“信得过、靠得住”的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