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事半功倍
时间:2025-07-30 10:29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4.jpg


滨江区引进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救援车。


5.jpg


萧山戴村镇的山洪灾害声光电监测预警设备。


遭遇台风降雨,如何做好防汛抢险工作,是对各部门和地区的一次“大考”。防汛工作千万条,科技赋能是关键一条。无论是“预”字当先,还是“抢”字为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才能更好掌握防灾救灾的主动权。为此,我市各地纷纷上新各类“黑科技”,列队待命,时刻准备上阵。

在滨江区,为应对“竹节草”,两名“特种兵”已悄然就位——排涝机器人与水陆两栖全地形救援车,将是今年滨江防御台风的秘密武器。

“人员‘零接触’积水,抢险效率翻倍,这就是科技带来的底气!”滨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防汛工作人员黄汉刚介绍道,眼前这台名为“大水牛”的排涝机器人,是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排涝救援的智能设备,它自带动力,全液压驱动,无任何强电,可上下楼梯,具备极强的越野越障能力;最令人称道的是其“单兵作战”能力,“100米外可以实现远程遥控,这样就能远远地指挥它进入隧道等危险积水区自动排涝。”黄汉刚说,“水位下降后,只需遥控器一点,它就能自行‘走’向更深水域,不需要人力冒险搬运设备!”

另一边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救援车,则是应对抗洪抢险与复杂地形的全能战车。“这辆车需要一名驾驶员,陆地可载8人,涉水可载6人。”黄汉刚指向电子指挥大屏,上面显示的全区风险底数正不断动态更新,11处下穿涵洞、4条隧道、168个小区地下车库、11个易涝积水点等均被纳入智能监测网络,“当传统车辆望‘洋’兴叹时,它能直接驶入淹没路段,把被困人员安全转移。”

在萧山区戴村镇,15台山洪灾害声光电监测预警设备这次可派上了大用场,正在辖区河道边“站岗”。该设备集成雨量、水位监测及声光报警等功能,可以实时监测目标区域的降雨量和水位变化,当降雨量和水位变化超过预设的警戒值时,能自动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和强烈的声光提示,提醒附近居民及时转移避险。

在拱墅区,拱墅城运集团重点加强了防汛抢险核心装备配置,新引进两辆高性能液压式大功率排水抢险车。相较于原有大功率排水车,该批装备车身设计紧凑,机动性能更强,具备更好的道路适应性,可高效通行于老旧小区、狭窄街巷等复杂区域,确保第一时间抵达积水核心点位。而且其排水效能高,单台设备最大排水能力达1000立方米/小时,最高工作流量达110升/分钟,为快速排除内涝积水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拱墅还同步强化防汛物资储备,新增9台高流量抽水泵,关键抽排水设备总量提升30%,形成“大型排水抢险车+高机动抽水泵”协同作战的应急处置体系,有效形成覆盖不同场景、层级更为完善的排水网络。“在台风影响期间,可根据积水程度、区域特点等因素,科学调度、灵活组合各类装备资源,全面提升内涝应急处置效率。”拱墅城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