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网谷小镇部分项目分布图
托普云农智慧病虫害监测预警点。
新中大搭载垂直大模型的机器狗在施工现场巡检。
在杭州拱墅区智慧网谷小镇,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传统行业的面貌——
走进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新中大”)的总部大楼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不只是忙碌的工人和机械,更有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智能设备——工人佩戴的安全帽装有温度感应摄像头,当环境温度超过37摄氏度时会自动报警;搭载视觉大模型的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进行巡检,实时更新工程进度;项目负责人只需站在智慧大屏前,就能对工地情况了如指掌,甚至远程指挥施工……这些看似未来感十足的场景,如今已成为拱墅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作为杭州市首批创建的6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之一,智慧网谷小镇聚焦“AI+智慧社会与生活”,致力于打造“基金+基地+产业”一体化的人工智能社会生活圈。如今的大运河南端,不仅有杭钢半山基地提供的强大算力支撑,更汇聚了以深度求索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推动拱墅区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快速发展与突破。
企业:AI赋能,让身边的工地与农田都聪明起来
作为一家在杭州耕耘30多年的企业,新中大从2013年起,深耕工程建设行业的数字化,如今已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北京大兴机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宁海清溪水库等重大项目背后,都有新中大的参与。
“2023年,我们着手启动AI大模型和智能体的研发,是工程建设行业第一家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企业,也是首家推出工程建设大模型的企业。”新中大总裁韩爱生表示,近年来公司携手浙江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自研推出六和AI平台、灵隐云智能云平台,将AI能力应用于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今年更是成立了云智能事业部,持续瞄准人工智能领域发力。
在具体应用层面,新中大创造性地将视觉大模型、语音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相结合,实现了工地作业的智能化升级。“面对地下空间、悬崖峭壁等危险复杂的施工环境,我们通过搭载垂直大模型的机器狗或无人机进行环境勘查和进度巡检,既提高了效率,又保障了施工人员安全。”韩爱生说。
同样位于智慧网谷小镇的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将人工智能的触角伸向了广袤的农田。在江山市峰田家庭农场,托普云农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和智能机器人构建起一张“空天地”监测网络,通过AI智能体“问稷”自动生成农事决策,推动从育秧到收割全流程自动化。
在拱墅区,人工智能的应用远不止于此。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AI技术的身影:遇到难题时打开DeepSeek寻求解答;影院观看的《封神2》等大片背后有浙江博采传媒的技术支持;手机上的数据安全由三六零(杭州)安全科技保驾护航;就连街边水果店的运营,也有浙江鲜丰网谷科技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助力。这些企业如繁星般点缀在大运河畔,从不同维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政府:“基金+政策+载体”,构筑AI企业成长生态
为推动人工智能企业在拱墅区扎根成长、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拱墅区正多措并举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推动“为企办实事”落地见效,让“时尚之都”散发愈加耀眼的科技之光。
产业要发展,必然离不开资金支持。拱墅区30亿元省科创母基金三期人工智能产业基金、5亿元浙江半导体产业精选基金、2亿元杭州市首支人才科创基金的组建,为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政府基金支持,形成覆盖“创业孵化—加速成长—快速国际化”全产业链的资本支撑,实现优质项目资源、专业人才资源和高新产业资源等核心要素集聚,实现人才带项目、项目聚产业、产业引人才的良好生态。
除了产业基金全链路的支撑外,拱墅区也准备了满满的政策“大礼包”。大运河数智城管委会从数据要素开发、算力、空间要素、创新研发、知识产权、融资、应用场景等九大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激励创新空间内企业高速发展。近日,在“智汇运河 智算未来”2025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会上,拱墅区又加码推出“人工智能22条”政策,从算力服务、模型研发、人才引进等多维度为辖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如今的大运河畔,高能级创新载体正不断开枝散叶——浙大全息智能研究院、浙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港理大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众多企业研发机构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矩阵,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研究、科教人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不断完善“孵化—小试—中试—熟化—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我们还将不断促进区域内人工智能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搭建进一步合作的桥梁。”大运河数智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网谷小镇多为设计研发侧的企业,刚好康桥新能源产业园片区有资源可以承接生产环节的工作,我们会积极牵线搭桥,促进需求互补的企业能就近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下一步,拱墅区将与杭钢半山基地深入对接,探讨“算力券”的可行性方案;与相关龙头企业积极沟通,夯实大模型在全区的充分应用,突破模型、算法壁垒,降低企业AI平台私有化部署门槛,依托辖区头部企业的优质资源,助力全区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发展。
专家:用好优势资源,让人工智能成为区域发展新动能
“拱墅区近日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5),明确提出以‘科技驱动+场景牵引’为核心路径,聚焦‘AI+’重点赛道发力,围绕创新空间、技术突破、算力筑基等维度制定了一系列目标,这为辖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浙大城市学院教授、俄罗斯外籍院士、浙大城市学院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院长肖铎,始终关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他为拱墅区总结出发展优势:“‘杭钢云’‘浙江云’有着强大的算力支撑,深度求索等龙头企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政企校合作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肖铎看来,拱墅区通过精准的场景锚定、深度的产学研融合以及活跃的创新主体展示,生动诠释了如何构建一个“有场景、有支撑、有活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不仅为当下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指明了实践路径,更为未来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描绘了充满无限可能的宏伟蓝图。
对于未来,肖铎认为,拱墅区应该持续在优化政策扶持、算力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做深做实,并向世界广发“英雄帖”,吸引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前来落地,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