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公平裁决;律,规则约束。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在杭州,就有这样一位法律人——工作上,他是企业生命力的守护者,用专业护航杭企出海,助力各类市场主体规范参与竞争,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书写良方”;生活中,他是热心公益的普法讲师、调解达人,化解市井纠纷,疏解百姓心结,帮扶弱势群体,让法治之光照进更多角落,慰藉烟火人间。
他就是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杭州金牌“和事佬”毛爱东。二十余载法治人生,他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职业信条融入行动,一点点激活社会良法善治的正循环,诠释了新时代律师的责任与担当。
为企业“体检”帮善行“撑腰”
律师,是一个专业性极强、办事高效严谨的职业。约见毛爱东前,先要对“档期”,因为自2001年入行以来,他的日程表总是满满当当。
这种满,既反映在律所一年上百起的“接单量”上,还体现在他多年热心普法、积极参与城市立法协商工作的服务时长上。作为浙江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毛爱东的A面,是保护企业无形资产的资深律师,常年与各类市场主体“打交道”,为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转化科技成果、树立海外形象、守护商业秘密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
“保护产权,就是保护企业的生命力。律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帮人打官司——等到事件发生或者法条完善,很多时候都迟了。”在多年法律实践中,毛爱东发现,杭州有不少体量大、活跃度高的中小企业,对如何避免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确立差异化的商品研发方向,以及进行高“含金量”的知识产权创造等关键问题一知半解,“往小了说,这影响了企业自身创新发展,往大了说,也会影响近年来杭企出海的国际竞争力和形象。”
为此,在近5年里,他抽空梳理大量真实案例,针对性开设知识产权公益讲座,每年面向全市中小企业开展定向培训,已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这一做法,旨在从源头规范自身,帮助企业做好法律“体检”,尤其在发生跨国诉讼或谈判之前避坑,节省大量精力金钱,也因此收获了企业主的广泛好评。
而对一座城市来说,推动良法善治深入人心,也能为城市文明树立起正向的精神标尺。这些年,毛爱东作为法律专家,曾先后参与《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协商工作,为杭州高质量发展筑牢法律防线做出了不少贡献。
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于2015年起正式施行的《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条例明确鼓励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具备急救专业技能的公民,可对急、危、重伤病员按照操作规范实施紧急现场救护。特别提到,“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不承担法律责任”。
“这个规定,是为了让施救者在做好事的时候,不必过分担心自己因为施救而承担法律责任,达到给好心人减负‘撑腰’的目的。”毛爱东表示,正如律师的工作就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厘清了权责边界,才能让有为者敢为,让善行义举在正向循环中生生不息。
从金牌“和事佬”到普法达人
本职工作之外,毛爱东的B面,是“爱管闲事”的调解达人、热心公益的普法讲师。
2010年,杭州电视台“和事佬”栏目横空出世,收视一路长虹。毛爱东就是首批应邀走到台前的“和事佬”之一。节目开播当年,他就拿下了首届“十大金牌和事佬”称号。这份殊荣,是广大市民经过3个月投票,层层评选出的。
至今累计调解时间超过1600小时、调解纠纷超过400起的扎实“战绩”,更让毛爱东成了不少杭州人心中值得信赖的法律代言人。作为杭州最早一批法制节目的常驻嘉宾,这些年他参与调解的热门话题,既有加装电梯、绿化修剪等“小区大事”,也有婚姻矛盾等“家庭琐事”。看似微小繁杂的桩桩件件,却藏着杭州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真实向往,拼凑出了柴米油盐的烟火人间,最终组成了和谐社会的幸福一角。
这也是他多年坚持公益调解的动力所在——尽管法律是刚性的,但法律服务应该是普惠的、有温度的。“我一直觉得,律师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要到‘需要法’的人身边去。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到别人,本身就是种幸福。”
他的这份古道热肠,也感染了行业内许多有志之士,尽己所能伸出援手,帮扶弱势群体,种下法治火种。2015年起,毛爱东牵头成立致公党杭州市委会法律服务团,利用党派身份汇集多家律所人才资源,进园区、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等,提供有关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刑事犯罪防范、交通事故、人身损害、土地征用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建议和普法宣传。
“只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起到实效。”毛爱东告诉记者,每一类社会主体,都有自己的难题,“一个有人情味的社会,情理法缺一不可。这是我希望尽的一份力,也是我们法律人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