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长寿桥教育集团的校园里,几个大字在晨光中闪闪发亮:“让每一个孩子充满阳光”。校园展厅内,毕业生的美术、科技作品承载着满满的母校回忆;屋檐下,燕子在巢边盘旋数回后,振翅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很多“老杭州”都知道“长寿桥”。1962年,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在杭城老巷中诞生,朗朗书声融合着巷弄市声,成为几代杭州人心头一抹温暖的底色。2019年,作为杭州市首批探索集团化办学的先行者之一,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坚持“名校引领、资源辐射”的发展理念,通过吸纳老牌学校、带动民办校发展、孵化新建校等多元模式,逐步构建起如今的长寿桥教育集团,形成长寿桥小学与长寿桥岳帅小学两校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翻开长寿桥小学的“履历表”,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等160余项荣誉熠熠生辉,就在前不久,这所历经六十余载岁月沉淀的小学又新添了一个“国字号”荣誉——“全国文明校园”。
“阳光”是长寿桥小学文明创建的核心密码。秉持“让每一个孩子充满阳光”的育人理念,长寿桥小学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石,构建“四航”教师培养体系,创新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成长三脚架”,以集团化办学优势高效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扮靓孩子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程是阳光落地的河床。长寿桥“阳光金课程”体系如一棵不断生长的树:国家课程是强健的主干,地方与校本课程则如繁茂枝叶,以“三润”思政体系涵养根系——润心课程依托党史馆、红色走廊筑牢思想阵地;润德课程以文化浸润与榜样引领驱动品德塑造;润行课程年均组织500余人次志愿服务,实现知行合一。其上嫁接的“蛛网课堂”“激学课堂”等特色教学模式,则让这棵大树更加营养充沛和茁壮。
文明不是孤芳自赏的盆景,而是代代相传的接力。自2003年推出携手“1+6”德育举措以来,每年,长寿桥小学都会紧扣社会热点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传递健康、环保等理念,织起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相连的文明之网。
建校60周年的美育实践作品展上,上千幅富有童趣的作品被精美布置和展出,每个孩子心中的小小梦想都被郑重托举;科技节里,孩子们设计的未来社区模型,映射着小手拉动大手的责任担当;“田间课堂”中,孩子们体验着传统农事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解锁“未来农场”的新质生产力……今年,学校进一步深化携手“1+6”德育举措的形式与内涵,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周活动,带领学生围绕生态维护、文化传承等主题展开项目式探究,并把成果分享给亲友邻里,推动校园文明向家庭文明、社会文明建设进阶。
每年7月1日,长寿桥教育集团都会同步举行少先队一年级中队成立仪式。今年的活动现场,120名党员家长代表和六年级优秀毕业生一起为一年级新队员佩戴红领巾。现场还成立了由优秀党员家长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未来,这支队伍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优势,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长寿桥小学一路走来,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杭州长寿桥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金颖表示,整合资源、内外联动,是长寿桥小学文明创建的一大法宝;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则是长寿桥教育集团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石。学校坚信,责任感的培育需在日常实践中扎根,因此还特别构建了全覆盖的岗位实践体系。“在我们学校,每一个孩子都至少有一个岗位,他(她)可以是见习校长、校长代言人,也可以是水电管理员,通过这些小岗位的设置,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学校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关注身边事、关爱身边人,将责任意识悄然融入成长的肌理。”金颖说,接下来,学校将以“归零再出发”的心态继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快教师队伍转型、探索多元育人路径,让阳光照进更多孩子的心田,让文明新风拂遍每一个孩子和家庭,为杭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