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沿街道上新招 为流动摊贩安“家” 守护城市“烟火气”
时间:2025-07-24 10:49 来源:每日商报 浏览次数:

“我有证件了,能够有一个稳定的位置,挺开心的。”搬进高新区(滨江)浦沿街道大同公寓流动摊贩示范点后,经营卤味的小陈兴奋极了。结束了和城管打“游击战”的日子,经营收入也有所增加,让他对于接下来的摆摊生活信心大增。

正值三伏天,随着暑意渐浓,杭城街头巷尾的“流动小摊”也开始涌入“江湖”,小区门口、地铁口、高校旁“闪现”的各种小吃,在温暖打工人、学子的同时,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保证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同频共振,浦沿街道积极探索,让“有规矩的烟火气”带给市民更多幸福。

浦沿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街道辖区流动摊贩主要分布于地铁口、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区域,以及高教园区、中小学、工业园区、建设工地周边,共涉及54处、约300个摊位。这些流动摊贩往往集中在上班、上学的途经点,经营范围包括小吃、烧烤、水果和服饰小商品等多种类型。

以小吃为例,不用等位、价格实惠的美食给城市居民带来便利,但也造成环境脏乱差、卫生、安全等隐患。

比如,有些摊贩随意将五公斤的液化气瓶放在地上或挂在车上,甚至用白色蛇皮袋套住气瓶。虽然目前没有发生爆炸,但这种做法存在很大隐患,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车辆被加宽、加长、加高,这些都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

此外,在前期调查的过程中,占道经营、噪音骚扰等现象也是比较大的争议点。

但基于市民对于流动摊贩的需求,街道相关部门自去年开始探索治理新模式,通过“疏堵结合、动态巡查、网格管理”等方式,为摊贩们留出生存空间,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

如今,在大同公寓,每天晚上经营烧烤、卤味、小炒的摊主都会自发地将摊位停到固定的位置,几位摊主合计商量后,还自掏腰包把赚钱的“家伙式”改装成统一的模样。附近的居民穿行其间,挑选自己想要的美食,场面热闹却不杂乱。

“街道对这一段的集中整治,实施了一些管理方案,对道路划线了点位,让摊贩们能够在这地方固定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现在这里的摊贩们已经自成体系,有序经营,基本不怎么需要专人看管。”该工作人员说。

有了大同公寓的成功,浦沿街道相关部门也更加有信心,除了合理设置疏导摊位,他们还创新推行摇号管理模式,通过公开摇号公平分配疏导区摊位资源,参与摇号的摊贩们需要持“居住证+健康证”双证上岗。今年5月,已经对第三批报名摇号的经营者进行资格审查。

为了守护好城市“烟火气”,下一步,浦沿街道将持续加大对流动摊贩的管理监督力度,将协同交警、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加强对摊贩车辆、移动燃气瓶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并进一步规范摊贩准入机制、优化场地科学布局、强化动态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