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芯视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运河边开展水质检测。
浙江树人学院校团委“品尝真理的味道”调研实践团在安吉县开展实践调研。
这个夏天,杭州再次掀起“实践热”。
青春理想与社会实践在这里“撞个满怀”。6月底,杭报启动了“与时代共成长 与城市共攀登”第二届“青爱的杭州”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到了超过100万人次的关注。各高校实践团队陆续发来课题报告及实践成果,他们结合自身专业,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调研,在城乡大地开展特色实践服务。
近年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成为每年暑期青年学子的一场“大练兵”。今年的社会实践有哪些新亮点?高校学子又如何借社会实践一展身手?从实践主题到行动路径,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热门实践主题有哪些?
青年学子将社会实践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7月火辣的日头,挡不住青年学子扎根一线“看世界”的热情。
“今年是‘红船精神’提出20周年。在这个重要节点,我们不仅想探寻‘红医精神’的深厚底蕴,更想以青年视角积极寻找‘首创、奋斗、奉献’精神在医疗技术革新、科研攻关、社会治理与志愿服务、青年理想信念塑造以及基层健康服务等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中的时代新篇。”浙江大学医学院“赓续薪火,健康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负责人周亚冠告诉记者,团队早早就定下了今年的实践主题。
十多天的时间里,浙大团队深入杭州市上城区、拱墅区、富阳区等区域,通过开展红色基地寻访、对话老党员、理想信念宣讲和社区健康科普等一系列活动,开启了一场革命精神和医学使命的信仰对话。他们感悟和探寻医务工作者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播种、践行新时代“红医精神”,让“健康中国”行动带着温度落地,让红色信仰在青春中扎根。
不只是浙大,很多高校都响应时代号召,将社会实践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今年“青爱的杭州”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五青”为实践主题,截至目前,记者初步统计发现,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红船精神”,成为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热门主题。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浙大城市学院“芯视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依托高光谱智能计算技术,对京杭运河与西湖水质开展精准监测,为城市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与治理依据。通过“技术实测+公众问卷”,团队既验证新技术在复杂水环境中的应用成效,又倾听并汇聚民意,推动环保共治。“我们将科研训练、科普宣传与社会服务融合,希望能够助力杭州打造水清景美、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彰显‘科技+人文’协同守护绿水青山的时代价值。”团队负责人甘泽乾说。
阅读量突破100万人次!
涌现出多个“超人气”团队
“实践热”有多热?
打开杭州新闻App,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鲜活故事强势“霸屏”,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其中,还脱颖而出了多个课题报告阅读量突破100万人次的超高人气大学生团队。
浙江树人学院校团委“品尝真理的味道”调研实践团就是其中之一。树人团队连续多年深入湖州市安吉县,走进农家村舍、田间地头、生态茶园等,开展调研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挖掘安吉县“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背后的共富密码。
安吉“两山”合作社是一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全国首创,具有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普惠金融等多重价值,它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的最新生动实践,也是浙江深入贯彻“八八战略”的又一创新举措。“这么好的项目,我们也要积极加入进来!”今年团队与“两山”合作社就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为安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积极贡献青年力量。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特派员制度实施成效考察团也是一支“超人气”团队。这个夏天,团队聚焦浙江首创的文化特派员制度,深入下姜村各个角落,访谈文化特派员、村干部和村民50余人,回收有效问卷300多份,足迹遍布村里10处教育场馆和红色基地。在调研与思考中,他们读懂了杭州作为“青春活力之城”的深层底蕴,也将这份体验转化为传播素材,讲述杭州“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共生”的独特经验,让“杭州故事”跨越山海,在青春话语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