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进显韧性 创新驱动蓄动能
时间:2025-07-24 10:47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2.jpg


6月27日,2025杭州奇妙夜活动在主会场钱江新城启动。图为市民在主会场观看人形机器人表演。


3.jpg


这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一出口汽车码头上等待出口的新能源汽车。



4.jpg


in77华为智能生活馆。



5.jpg


非洲妇女在使用爱贝能科技公司的产品烹煮食物。


6.jpg


7.jpg


7月10日—12日,在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立十周年之际,2025全球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行,3天时间累计有11.6万人次进场采购洽谈,达成各类外贸采购意向3.3万个、跨境电商服务合作意向2.5万个。


夏意正浓,万物繁茂,杭州也在热浪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7月22日,杭州发布经济“半年报”: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130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5.5%的背后,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跃升。横向来看,5.5%的GDP增速高于全国;纵向来看,这个增速高于上年同期,并且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成绩单虽来之不易,但数据之中更彰显了全市经济发展结构更优、韧劲更强、活力更足。今年以来,杭州服务业、工业、消费、外贸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取得积极成效,高质量发展特征更加明显。


速度趋“稳”、结构更“新”

塑造高质量发展深层优势

从整体来看,上半年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就是: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向新向好。

从供给侧来看,“三产”稳定增长:农业生产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工业平稳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与一季度相比基本平稳;服务业回升向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

速度稳的背后,作为经济“压舱石”的工业经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投资5亿美元、年产1400万条乘用车胎的优科豪马项目即将实现所有建筑封顶,有望成为横滨橡胶全球工厂中推进速度最快的项目。此外,华东医药生物创新智造中心、杭叉云瑞、罗莱智慧照明总部等一批工业制造业大产业项目也相继落地杭州……时间过半,这些重大项目建设热潮翻涌,成为上半年杭州经济的“稳定器”。

从需求侧来看,“三驾马车”加力驱动。投资规模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上年同期持平;消费继续修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5亿元,同比增长6.0%;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达3098亿元,增长12.5%。

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上半年消费市场热情不减。新型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悦己消费、情绪消费、文娱消费持续升温,品质型消费增长加快。演艺和体育赛事火热,大型演唱会的粉丝效应有效带动票房收入和综合消费增长。各地推出一系列“体育+消费”活动,网游、网剧、网文等文化“新三样”不断激发消费新增长点。

上半年,“新”的动能加速成长,全市范围内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崛起。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2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9.2%和10.5%,增速均明显快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几天前,全球AI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盛赞杭州是中国的硅谷,原因就是杭州正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着经济结构不断向新。今年初,以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云深处等为代表的一批杭州科技新锐企业火爆出圈。上半年,杭州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延续了较快发展态势。

最为直观的就是新产品。上半年,杭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7.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25.4%,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9.4%。这些新产品的背后,是新质生产力在工业领域的发展。上半年,杭州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9.2%和10.5%,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6、2.3和3.6个百分点。


韧性强劲、活力奔涌

民营经济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微观即景,宏观缩影。

杭州经济发展中体现出的“韧”劲在杭州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些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我们却总能看到杭州的民营企业家化身搏击风浪的弄潮儿,想方设法走出去、谋发展,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智慧尤为珍贵。”长期致力于杭州民营企业研究的浙商研究会副会长杨轶清说。“杭州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民营企业的韧性生长为稳定经济提供了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场经营主体依然蓬勃生长,上半年,杭州市个体工商户总量突破100万户,实现继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后的又一个里程碑。

“近些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我们却总能看到杭州的民营企业家化身搏击风浪的弄潮儿,想方设法走出去、谋发展,用实际行动成为在关键时刻勇挑大梁的重要力量。”杨轶清说。

体现到数据中,上半年杭州的民营企业货物出口2380亿元,增长13.4%,占货物出口的76.8%,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新兴市场持续拓展,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517亿元,增长19.9%,快于全部出口7.4个百分点。

浙江爱贝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黄龙商圈的灵隐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大楼,主要研发生产便携式储能产品和新能源微电网,今年上半年,公司创始人许之咏的足迹踏遍了非洲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现在确实很难,过去我们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但是现在各种不确定性都在增加,所以我们要分散风险,开拓非洲和南亚国家的市场。”许之咏表示,“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了新的项目落地,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将迎来收获期。”

正是这些冲在研发创新、抢订单、拓产能第一线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在关键时刻勇挑大梁。5.5%的GDP增速背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功不可没,他们既是杭州经济的“基本盘”,更是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杨轶清认为,杭州民营企业家身上这种“不等不靠、敢闯敢试”的企业家精神正在推动杭州的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布局,正在为杭州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可以说,杭州经济稳中有进的底色里,浸透着民营企业家的汗水与智慧。”杨轶清说。

可以看到,正是这些在创新路上奔跑、在市场上拼搏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们,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稳步前行的中坚力量。


收入稳“增”、差距缩小

共同富裕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在湖滨银泰in77的华为智能生活馆,记者看到前来体验搭载鸿蒙系统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顾客络绎不绝,大部分都是正在装修或者准备装修的年轻人。店经理李明燃说:“搭载鸿蒙系统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上半年销量翻番,预约体验的顾客排到了两周后。”

“上半年,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4.4万元,消费升级需求持续释放,这为培育新型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数字官俞翔分析指出,“居民收入数据变化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居民增收给消费复苏带来的结构性改变。”

上半年,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领跑城镇,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据统计,上半年杭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709元,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38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6元,增长5.2%,增速比城镇居民高出0.7个百分点。这是自2022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三年半保持领先优势。

杭州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反映出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正在取得实效。”

从收入构成看,四大收入来源齐头并进,工资性收入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半年同比增长4.6%,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超过六成。值得注意的是,转移净收入增速达5.3%,领跑四大收入来源,表明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养老金、社会救助等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

俞翔指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与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上半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等行业发展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这份“稳的基础牢固、新的动能强劲、韧的特性彰显、增的基础夯实”的半年成绩单背后,折射出杭州经济基本盘“服务业稳健领跑、工业新动能崛起、消费升级加速、外贸韧性增强”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