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钢铁侠”
时间:2025-07-24 10:45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8.jpg


张森和工友搭建脚手架。


9.jpg


工人们在驿站喝水。


上午9点30分,走进杭州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莫邪塘站施工现场,热浪扑面而来。混凝土围护墙将高温牢牢封存在地下空间里,仿佛形成了一个巨型“蒸笼”。基坑深处,架子工张森手拿扳手,熟练地穿梭在滚烫钢管间,正忙着搭建操作平台。

张森左手抓住脚手架上横着的一根钢管,右脚攀住一根纵向钢管,一跃身就爬上高处并动态调整安全绳,利落地安装横杆,敲击插销……近来,张森和他的工友们每天都要爬上爬下二三十趟,走上17000多步,完成约300立方米脚手架的搭建。

地面上热得发烫,地下空间更是闷热难耐,豆大的汗珠顺着张森黝黑的脸庞滑落,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夏天在地面还能吹点风,地铁车站基坑四周都是封闭的,风也吹不下来。”

记者一摸钢管,瞬间收回手。“小心点,现在钢管的温度就跟热锅盖差不多。”张森告诉记者,在烈日下暴晒的钢管表面温度经常超过50℃,干活时即使隔着手套,仍会感受到钢管的烫手。

“但最怕的不是烫,是急。”张森一边擦汗一边说,架子工承担着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的前置任务,一旦脚手架体系没有搭设好,后续工序就没法展开,“工人走的梯子、绑钢筋的平台、防止跌落的护栏,全是我们先搭好,他们才能上工,架子搭太慢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

“越热越要沉住气,不能图快,出不得一点差错,必须保证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张森解释道,车站主体结构的高支模架子搭设属于超危大工程,“如果架子搭得质量不行,不但会直接影响结构质量,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后果不堪设想。”

上午10点,施工现场的气温监测点显示实时温度已逼近39℃。“来,先喝点水,下午再干。”安全监督员前来提醒张森和同事们下班休息,防止中暑。入伏以来,为了确保工人施工安全,张森所在的项目部实行“做两头、歇中间”,在早晚气温较低时段集中作业,高温时段则统一安排停工休整。

这一调整的背后是杭州深入细枝末节的“温暖”。据悉,市建委将落实防高温措施纳入夏季监管重点,督促全市建筑工地通过优化作业时间、抓实物资供给、改善作业环境、做好健康评估、强化防火安全、喷淋降尘降温等多种举措,进一步强化盛夏季节现场安全生产和人员健康保障。

回到地面,张森径直走向工人驿站,拿了瓶冰水灌了两口。“爽!”他笑了笑,指向角落的医疗箱,“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冰镇矿泉水、棒冰、防暑药品都很齐全。”

“干我们这行,累是肯定的,但现在管理得细,对我们照顾得也很好。”说起工地的变化,张森感触颇多,“这些年,工资每月按时打进民工账户,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每天班前,安全员都会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施工中也有安全巡查,心里很踏实。”

下午5点,太阳依旧炽热,张森回到地下这片“钢管林”,熟练地拿起钢管,开始新一轮的忙碌。深坑内的坚守仍在继续,无数像张森一样的建设者用汗水筑起城市的地铁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