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载重无人机带着机械臂综合检修机器人腾空而起。
近日,在位于西湖区转塘地区的输电线路检修工作作业现场,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工作人员与“新帮手”——智能人体外骨骼装置、机械臂综合检修机器人、大载重无人机,紧密配合、协同作业。
当天上午9:30,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员孙若琛身着不足5公斤的智能人体外骨骼装置,变身“大力士”,轻轻松松将重达30公斤的机械臂综合检修机器人和50公斤的大载重无人机依次搬至作业现场。据介绍,智能人体外骨骼装置关节处的驱动系统可随着步伐轻微伸缩,并通过传感与控制系统实现人机交互,自动切换弯腰助力和行走助力功能,为腿部提供30公斤的助力,让搬运沉重设备变得轻松从容。
大载重无人机和机械臂综合检修机器人成功连接后,大载重无人机腾空而起,悬停于220千伏富栖4Q38线地线上方。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工作人员王嘉华紧盯屏幕,指尖在控制面板上精准滑动,机械臂综合检修机器人在无人机的帮助下稳稳“降落”在银线上。到达预定位置后,高清视觉系统锁定目标防振锤,王嘉华远程操控机械臂展开各项工作:机械臂末端的执行机构精准发力,旋松螺栓、拆卸旧防振锤、安装新防振锤、紧固螺栓……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在高空展开了一场精密的“微创手术”,且全程无须工作人员登塔。
“以前夏天上塔作业,铁塔被晒得滚烫,手随时有被灼伤的风险。”作业现场负责人曹子唯抹去额头的汗珠,笑着说,“现在地面操作虽然也会出汗,但这是带着科技味的汗水,甜!”他指着智能人体外骨骼装置介绍,这款续航达5-8小时的设备,能为佩戴者节省30%—50%的体力,以前搬运设备要几个人轮流扛,现在单人就能轻松完成。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首次创新性地将智能人体外骨骼装置与机械臂综合检修机器人联合应用于输电线路消缺作业,机械臂综合检修机器人利用无人机挂载至地线,代替人工执行高空及带电作业等高风险检修任务。据悉,“外骨骼搬运+无人机挂载+机械臂检修”的联合应用模式,将作业时间缩短一半。
目前,“机器代人”的数智运检体系已在杭州电网各项工作中落地生根。未来,该技术将拓展应用于导地线修补、间隔棒更换等更复杂的高空作业场景,为迎峰度夏等关键时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智能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