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稻虾的“文化+”
时间:2025-07-22 10:43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6.jpg


7.jpg


8.jpg


蝉鸣渐稠,一年一度的党湾围垦稻虾季正式收尾。这个已经延续了三个盛夏的狂欢,悄然完成三连跳——

从1.0时代的龙虾美食狂欢,到2.0的文旅体验创新,再到3.0融合体育竞技、乡土展演与节庆烟火的复合场景,党湾以“无中生有”的创造力,让围垦稻虾季超越食材本身,蝶变为承载地域记忆、凝聚集体认同的文化IP。

这股创造力不仅为萧山党湾这片围垦大地注入青春活力,更在田垄间漾开文旅融合、乡风文明的新涟漪,勾勒出一条从“产品输出”迈向“文化赋能”的创新路径。


文化传承

围垦沃土孕育稻虾新篇

小龙虾,并非江南“原住民”。它能扎根萧山党湾的围垦稻田,既得益于种植户吴明浩带来的稻虾共养种植技术,更源于党湾人刻在骨子里的土地智慧。

党湾位于杭州东部围垦区,是20世纪60-70年代大规模围垦的重要战场。昔日,老一辈围垦人凭肩挑背扛将荒滩变为沃野,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对土地的了解认知做到了极致。通过引入淡水冲洗盐碱地,用水稻、棉麻、大豆轮作等方式,降低土壤盐碱度,提升土壤肥力,实现了当年围垦、第二年就能种植收获。

围垦为党湾留下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更沉淀下敢闯敢试的精神财富,让党湾在农业转型的浪潮中,得以继续“弄潮”。近年来,为做好非粮化整治的后半篇文章,党湾在庆丰村启动萧山区第一个稻虾共养基地,探索“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优质高效农业新路。短短数年,基地面积从500多亩扩展至1100多亩,成为全市规模之最。

而真正让稻虾跳出农事范畴、成为文化符号的,是党湾在农文旅产业不断自主创新的探索实践。2023年6月,党湾镇首次试水开展稻虾主题推广,正式开启 “官方吆喝”。三年间,党湾镇相继推出稻虾乐享季、开设稻虾主题餐厅、成立“稻虾湾”强村公司,不断丰富“文”的维度、打破“旅”的界限,让“稻虾IP”持续出圈、出彩。

至此,围垦与稻虾形成了强绑定,成为承载党湾地域记忆、凝聚集体认同的文化符号。而 “围垦” 这一厚重标签,也因 “稻虾” 的鲜活注入,焕发崭新生机。


文旅兴业

IP引擎驱动产业链条跃升

而文化IP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4月22日,来自马来西亚和哈萨克斯坦的两位中新网国际主播将镜头对准庆丰村稻虾共养基地,“沉浸式”体验收虾笼的乐趣。在“95后”虾塘塘主吴雨梦的带领下,两位国际主播登上小船,深入虾塘。通过近半小时的现场直播,两位“洋主播”用多国语言向全球网友展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智慧和党湾“新农人”的精彩故事,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49万人次。

当辨识度高、自带流量的乡村IP出现时,党湾的农文旅融合“链条”便水到渠成。目前,党湾镇正整合庆丰村与红界村内超2000亩的稻田资源,计划打造以“稻虾湾”为主题的文旅目的地,为乡村振兴注入 “流量变现” 的新动能。

更为关键的是,党湾正以“稻虾IP”为战略支点,撬动全产业链的系统升级:从农旅融合的单点突破到产业布局的系统重构,党湾正以“稻虾IP”为支点撬动全产业链升级——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协同推进“党湾东”现代化综合种养供应链和“党湾西”农产品深加工集群两大产业。2024年,全镇村级总资产达8.15亿元,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40万元以上,展现了强劲的集体经济发展势能。这正是文化驱动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


文明润心

文化IP滋养乡风新气象

围垦稻虾的“滋味”,远不止于舌尖。

每年稻虾季,庆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围垦文化陈列馆与小龙虾一样火热。作为省级乡村博物馆,围垦陈列馆通过VR技术真实还原围垦场景,给参观者带来原汁原味、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品出围垦精神的醇厚。据统计,开馆至今接待超3万人次。

文旅融合的深意,正在这“一馆一田”间自然流淌,浸润一城新风。作为萧山唯一的“全国文明镇”,围垦精神是党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底色。如今,以“围垦稻虾”这一文化IP为纽带,党湾串联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稻虾共养基地、围垦文化陈列馆等资源,打造出一条“触摸历史乡愁,感知时代新风”的文明体验线,推动围垦精神、稻虾生态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绘就一幅“文明实践 + 农文旅”的共富新画卷。

当文明新风拂乡野,乡村便在生机与底蕴中焕发新颜。因稻虾基地“出圈”的庆丰村,凭借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机遇,不仅让村民的 “钱袋子” 渐渐鼓了起来,更以兴旺产业滋养出文明乡风。如今的村庄里,硬化路直通家家户户门口,洁净的农家小院错落成景,多元富民产业正旺势生长。从省级文明村到省级民主法治村,这里已先后斩获 30 余项荣誉。

乡村所具有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是游客奔赴田野最希望得到的独特体验。在党湾镇相关负责人看来,连续三年的围垦稻虾季,如一场持续播撒文明种子的春雨,让党湾的乡风民情在节庆浸润中悄然焕新,更让“全国文明镇”的底色愈发鲜亮。

今年也是党湾获得“全国文明镇”称号的第十个年头,站在这一里程碑式的新起点,党湾正以更精细的治理、更鲜活的文化绘就文明新图景 ——全域推行的“湾豆”积分治理新模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七大行动”,持续深化文明实践伙伴计划,让围垦稻虾这一文化IP更见新意,为下一个“新十年”蓄足文明势能与发展动能。

当新一轮稻虾在围垦沃土中酝酿生长,这场始于田垄的文化叙事,正以更鲜活的姿态铺展。


【短评】

稻虾“跳”出田垄的启示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到资源与文化的结合点。党湾围垦稻虾从食材蝶变为文化IP的“三级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册鲜活的启示录。其精妙之处,在于将围垦历史之魂与稻虾产业之形熔铸一体,使土地深处沉淀的集体记忆与奋斗精神,最终在文化符号的创造中焕发新生。党湾更以“围垦稻虾”为纽带,将围垦陈列馆、文明实践站、产业基地串联成文明体验线,令围垦精神在时代新风中得以延续与升华。稻虾之味,终成文明浸润的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