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省市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农村电商做大做强。
然而,在日益壮大的“村播”队伍里,不乏“半路出家”或“单打独斗”的从业者。他们链接资源有限、直播经验欠缺,能否为这些孤军奋战的新就业群体搭建起抱团发展的“村播”成长平台,助力他们走上一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标准共建、品牌共塑、成长互促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7月18日,临安举行“天目村播·新新向党”党建联建赋能发展主题活动,牵头成立我市首个电商联盟,并发布“天目村播·新新向党”党建引领工作机制,意在让“村播”这一新就业群体在党建联建的赋能和关爱下,有一个“挡风遮雨”的成长港湾,可尽享各方资源,实现抱团发展。
政府搭台,“村播”合唱一台戏
据了解,农村直播电商联盟成立后,将从资源整合、人才培育、品牌打造、交流合作、行业规范、多元融合等“六大业务范围”入手,携手各方力量,精心“浇灌”“天目村播”电商品牌,为“天目村播”成长播洒阳光雨露。
该联盟既是“会客厅”又是“育苗圃”,将发挥穿针引线作用,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资源进行整合串联,探索创新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新业态模式,推动农村传统农业与现代电商深度融合。同时不定期开展电商运营、直播话术、行业规范等培训课,壮大本土主播队伍。
活动上,发布了“天目村播·新新向党”“1+3+N”组织架构。“1”即“天目村播”工作机制,涵盖诉求响应、关爱凝聚、典型引路、共富帮促等举措,全方位为“村播”群体保驾护航;“3”即农村直播电商供货、带货、发货三个核心环节,“精选”供销社、农创客、农户优质农产品,交由“村播”进行推介、发货,形成供销闭环;“N”即由社会工作部牵头抓总,协同商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供销、属地镇街等部门形成条抓块保的责任体系。
“村播”“大合唱”才刚刚开始,但之前的“排练”,已经让来临创业的“村播”颜海洋成为受益者。
作为从“军营”走进“田间地头”的新农人,颜海洋起初的“村播”之路磕磕绊绊,开专卖店、摆地摊、直播带货均不尽人意。2021年,颜海洋从湖南“辗转”来到临安后,将目光聚焦于笋类农产品直播。但直播过程中涉及的供货渠道、品控、物流运输等问题,却一度让颜海洋孤立无援。
在得知颜海洋的困扰后,临安相关部门和属地镇街多次“光顾”直播基地,为其牵线搭桥、对接资源、破解难题,使颜海洋直播事业风生水起,至今,已成功带动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串珠成链,“村播”共谱致富曲
同样在“天目村播”关爱帮促机制中“向好向新”的还有本土村播“三口姐姐”胡杭钰。胡杭钰凭借“故事+文化+场景”的直播模式,让木器、竹器、书画、石器等临安乡村特色工艺品在荧幕上熠熠生辉。眼下,胡杭钰正在深度挖掘当地乡村资源,将研学、旅游有机融合起来,倾力打造老物件活化基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在临安,越来越多“天目好物”正通过电商平台“飞”入千家万户。目前,临安已形成以坚果炒货、天目香薯、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为核心的直播矩阵,累计培育22个省级电商直播共富工坊、9个省级电商镇、52个省级电商专业村,农村电商产业呈现“全域覆盖、多点开花”的态势,2024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60亿元。
下一步,临安如何从顶层设计和战略层面推动“天目村播”串珠成链共谱致富曲?六条“天目村播带”将是下一步临安推动“村播”由“独唱”走向“合唱”的“共富廊道”。
南边沿“每家每户生鲜”“早湾里营地”“三口姐姐”等“村播”品牌,培育“青山湖畔农文综合村播带”;
北面沿“木木生物”“然天农场”“江南舅舅电商直播产业园”“每果时光”等“村播”品牌,打造“长西沿边农旅融合村播带”;
中部汇聚“签果果蔬”“农食谷”“海洋农品”等节点,打造“太湖源头生鲜农产品村播带”;串联“天目村太子啡”“罗大哥说潜川”“浙里新畲乡”,打造“大天目山休闲农业村播带”;
西部串联“湍口镇三联创客中心”“白牛村电商大楼”“姚生记”新消费体验中心、“团圆仁山核桃非遗馆”、岛石山核桃“第一村”银坑村等,打造“地道两昌坚果产业村播带”;串联“昌西公社”“砍大农场”“觅心田源”“梅大姐高山蔬菜基地”等节点,打造“浙西天路高山蔬菜村播带”。
依照六条“天目村播带”“一直播带一片区、一直播带一产业、一直播带一群人”的发展思路,根据不同村庄的产业业态,精心筛选、引进和培育与之契合的“村播”,进一步提升片区、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临安的好山好水好物播得更远,卖到更广阔的天地,为“天目村播”共富一方百姓、推动乡村振兴汇聚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