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妻样样都好,就是对伢儿的教育意见不同。”一天,饱受困扰的吴阿姨带着“儿子”“儿媳”找到了两名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希望帮忙介入小家,解决教育矛盾。
一边是焦虑小孩输在起跑线的全职妈妈,一边是主张快乐教育的松弛爸爸,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互相配合迅速找准切入点,在稳住双方情绪的同时,给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择优报班的方案,平息了争吵。
这贴近现实的调解场景,在杭州市妇联、杭州市司法局于15日共同开展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技能比武上上演。作为针对全市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大练兵,活动以“守护婚姻家庭幸福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现场设置了笔试考查、知识竞答、情境模拟等环节,由专家现场打分,从全市14支代表队中择优评选并颁发证书。同时,本次比武的前三名,将推荐参加省级“大比武”。
“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对我们日常工作很有启发。”富阳区的参赛选手许洁峰说,自己在基层有7年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经验,这次看了“对手”们的“情境再现”,依然学到很多,“家庭问题不全能用法理解决,更重要的是如何有理有据地打好‘感情牌’,让双方的真实需求被看见,这样才能提前消解矛盾纠纷,减轻基层执法压力。”
据市妇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次的技能比武对参赛者的理论储备和实操成效都十分重视。其中理论储备主要考查参赛者对民法典、反家暴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条款等法律知识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掌握程度;而实操成效则更聚焦恋爱同居、子女教育、老人赡养、财产继承等常见的具体的婚姻家庭纠纷场景,考查参赛者在矛盾捕捉、情绪引导、法律政策运用等方面的技巧,以及快速针对现场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万千小家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在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和政法委、法院、公安、民政等部门的支持下,杭州各级妇联坚持以市、区两级婚调委为牵引,创新推出“杭向幸福”“尚家和”“钱塘湾嫂”“山花帮帮团”“富春娘家人”“新安婆婆”等一系列集专业与暖心于一体的婚调工作品牌,并培育了“律英工作站”“家和驿站”“幸福驿站”等一批近在身边的“解忧站”,成功调解了大量“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姻家庭纠纷。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就成功调解婚姻家庭纠纷4166件,实现了非警务类家庭婚姻感情纠纷同比下降7.6%,有效筑牢了预防“民转刑”案件的安全底线。今后,市妇联和市司法局将以此次比武为新起点,重点抓好“一套操作指引、一支队伍、一个品牌矩阵”的“三个一”工程,共同筑牢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