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63/2025-2775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7-17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7月3日下午,“发现杭州——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在临安博物馆开幕。展览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浙江省考古学会指导,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临安区吴越国衣锦城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局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携手7个区县市文旅局协办。
杭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2024年,杭州共承担开展1566项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展览筛选出2024年度杭州地区22个考古发掘项目,展出274件(组)新出土文物,可以通过这些“新鲜出土”的文物遗存,感知杭州先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状态,感受杭州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温度。
本次展览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文明之邦——史前和先秦时期的杭州”。杭州有8000年跨湖桥文化、5000年良渚文化,史前文化遗迹丰富。余杭清水湾遗址、临平孤林村遗址、萧山鲁公桥遗址发现的史前文化遗迹,为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的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线索。滨江傅家峙遗址所体现的军事性质,或与范蠡所筑固陵城(港)相关,还有萧山金家浜遗址考古发现的聚落遗迹、富阳泗州造纸遗址发现的石器等,大大丰富了杭州地区史前、先秦时期的文化内涵。
第二部分为“郡邑之盛——汉六朝时期的杭州”。汉六朝时期,杭州地区人口集聚,社会经济稳步发展,钱唐县升为临江郡、钱唐郡,城市地位逐渐提升。富阳华墅墓地、建德徐韩村墓地、临安第二粮库墓地、余杭高塔高层公寓墓地以及萧山的黄家河墓地、赵家岭墓地考古发现的大量汉、六朝墓葬以及出土的丰富随葬品,进一步证明了汉六朝时期杭州各地的繁荣和发展。萧山百尺溇、金家埭遗址发现的灰坑、柱洞等文化遗迹,是杭州先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佐证。
第三部分为“东南首府——唐宋以来的杭州”。唐宋以来,杭州曾为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由此成为南方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城市,享有“东南第一州”的美誉。临安衣锦城遗址考古发现了吴越国修建的衣锦城东城墙和东南城隅,规模宏大、营建考究,富阳程浦遗址发现了宋代官署建筑,为城市发展演变提供了最好的佐证。临安天目医药港遗址和双湾北遗址发现众多唐宋时期古窑址,是当地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有力证据。建德、桐庐等地发现的延续宋元明清各时期的墓葬,体现了杭州作为宜居、宜业之地的重要特征。萧山新坝古海塘遗址的发现,传达了杭州人敢于拼搏、勇于抗争的精神特质。
浙江省2024年度考古重要发现中,杭州入选6项,其中萧山鲁公桥遗址和临安衣锦城城墙遗址被评为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大发现。本次展览通过沙池与数字投影,对两处遗址进行了生动的展示。
鲁公桥遗址沙池等比例“复原”考古发掘区,将不同文化时期的遗迹分布、文物出土位置、地层叠压关系在立体的“时间切片”中完整呈现,让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为可以“触摸”的历史层位。衣锦城城墙遗址沙池以衣锦城的真实边界为基础轮廓,展示了衣锦城东城墙、东南城隅形制结构及复杂的排水系统,诉说着“山、水、城”合一的古代城市规划理念。
展厅的核心立面,通过橙黄色的暖调光影放映了考古发现的文物影像。行走在8个区县市考古项目分布图地贴上,仿佛游览杭州全境。8个独立柜陈列各地代表性文物,串联起从良渚文化到明清的5000年杭州历史脉络。青铜矛头等遗存体现了傅家峙遗址较强的军事、生产性质,可能与文献中的“固陵城”相关;铜镜、菊花纹瓦当为研究临安地区汉六朝时期墓葬形制特征及葬俗提供了实物资料;黑釉瓷辟雍砚造型源自周代太学建筑“辟雍”的环形结构,兼具研墨与储墨双重功能;青白瓷划花碗釉色青莹、胎质细洁,纹饰简洁流畅;玉饰、刻画纹三足陶盘、原始瓷三足熏炉、陶套兽,这些不同时期的墓葬和出土遗物,为了解和研究当时的葬俗和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动态线稿与实物影像在数字光影中交织呈现,杭州丰厚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
本次展览将持续开放至10月8日,欢迎大家前来参观,透过这些带着泥土味与岁月光辉的文物,触摸杭州历史的温度,了解杭州城数千年的精神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