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细雨微濛的萧山湘湖畔,跨湖桥博物馆迎来三位远道而来的特殊访客——雅典国家技术大学的交换生Thanos Kalogeropoulos、Kostis Kakkavas和Nikolas Xiros。当那艘穿越八千年时光、静静躺在特制展柜中的“中华第一舟”映入眼帘时,三位见惯了爱琴海古老文明的年轻人,被深深震撼!“Amazing!Xiaoshan!(太神奇了!萧山!)”
时间倒回上月末的上海中华艺术宫。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展览上,一幅描绘跨湖桥独木舟的巨幅萧山农民画,以其浓烈的色彩和质朴的生命力,瞬间攫住了三位异国学子的目光。
Thanos兴奋地分享着感受:“今天亲眼见到实物,感觉完全不同!八千年的历史,这简直不可思议!”
Nikolas说:“我们了解了这些船只的建造过程,学到了更多相关知识。萧山湘湖的气质,和我们希腊某些地方真的很像——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和璀璨的文化。”
从一幅画的吸引,到面对八千年古舟的惊叹,这趟旅程,成了一次跨越时空、跨越地域的奇妙文明对话。这是“中华第一舟”的魅力,成为一个可以触摸的中国文化符号。
去年,浙江宣传曾发文《 “中华第一舟”驶向何处》。文章最后提到——“舟”是跨湖桥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也是后人感知这一文化的关键记忆点。八千年后,又再次成为连接世界文化的纽带,跨湖桥的故事仍在时间的轨道上向前奔跑,书写着新的故事。
此时,我们想说,“中华第一舟”早已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开始新的叙事。
化作“笔尖”
最近,湘湖“院士岛”拿了个“A+”。因为“A+center”科创文化中心的启用,这座消隐在山水中的高端试验研发与艺术创作空间,将科学与艺术的氛围相互融合碰撞,通过学术+人才聚集、学术+技术创新、学术+青年创业等方式,探索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它与浙江省科协“科学咖啡馆”品牌携手,打造出一片供科技工作者们自由交流的灵感空间。
“A”是什么?是Academic(学术),又是湘湖院士岛字母A形状的Logo符号。它像笔尖,又像一艘劈波斩浪、乘风破浪的舟。某种角度看,跨湖桥独木舟这一“文化符号”戏剧般地成为湘湖院士岛的LOGO原型。从世界回到湘湖、回到杭州的科学家们,在这座“未来之城”,勇攀科学高峰。
2018年8月13日,《杭州日报》头版头条刊文《最美好的风景留给最美好的未来》,这是湘湖“院士岛”的首次亮相。2022年10月,“中国视谷”建设启动仪式在湘湖院士岛召开,这座融合“文化+科技”的岛再次蝶变,成为中国视谷“一廊一岛六片”链式布局中的“创新核”,汇聚了一批院士专家,是中国视谷启动区块的“最强大脑”。
作为岛上的入驻院士之一,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励建书在这里续写文化与科学的交融篇章。“定山岛,不是普通的孵化器、产业园,而应该是一个科学和文化的高地,辐射萧山、杭州乃至更大的区域。我们给予更多的耐心,一定会等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励建书这样定义“院士岛”的使命。
接下来,萧山将放大湘湖“院士岛”品牌效应,启动湘湖科创配套服务中心,打造面向创业型科学家、科技型企业家的人才集聚平台,实现科学界、企业界、创投界跨界融合,构建环湘湖视觉智能科创生态圈、“中国视谷”最强大脑群。
荡起“双桨”
“岛”好比港湾,从这里出发,奔赴远方。
2024年,湘湖开启新一轮体制机制调整,“平台+镇街”协同发展模式“新生”,“大湘湖、大视谷”的顶层设计由此谋定。打造“中国视谷”产业地标,成为湘湖最重要的战略新使命之一。
如果再问,“中华第一舟”去了哪里?或许又有新答案,它正荡起文化+科技的“双桨”,向南,驶向绿水青山,领航这一片创新热土新的航向。
城乡协同的“视谷模式”,则是“航向”背后的“航力”,已经让萧山南部绿水青山“潮涌”起来。2025年萧山区两会期间,萧山区政协委员、先临三维科技总经理李涛就发出建议,牢牢抓住“中国视谷”纳入部省新一轮整合合作协议契机,在当前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体制机制改革基础上,将南部其余乡镇纳入协同区域,协同打造区域经济改革创新示范带。
6月17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重磅播出《对话·创新中国行》——“中国视谷”专场,聚焦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视觉智能产业发展蓝图,共话“中国视谷”的愿景路径与生态构建,深入探讨前沿科技如何赋能产业跃迁,预见10年后的“世界视谷”。
“中国视谷”四个字的内涵与寓意如何?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永柱表示,拆解来看,第一个词叫“中国”,它代表了一种能力,这是一种国家级的城市产业新名片;第二个是“视”,聚焦产业赛道,以视觉智能为基础的智能物联产业集群;最后一个“谷”字,它不仅代表了空间集聚,代表一种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还是寓意敞开一种虚怀若谷的意境,以创新的体制机制打造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
2025年,“中国视谷”这座国家级经济地理新地标迎来“三年成型”突破期,它又将驶向何方?2025 年杭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聚焦“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支持“中国视谷”引领视觉智能产业创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足见其定位之高、角色之重。同时,先临也用脚投票视谷的未来。沿着时代高架,先临在中国视谷·智造产业社区义桥区块建设齿科数字化设备与配套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这已是先临在“中国视谷”窗口园区的第四次拿地。
李涛展望道:“我期待杭州整个视觉智能产业生态繁荣,非常多优秀的世界级视觉智能产业企业,立足中国视谷,赋能中国产业,拓展全球视野。”
可以期待,“视谷”为舟,“双桨”破浪,这是文化科技融合的湘湖新实践。
【短评】
文化符号化身发展新引擎
一叶八千年前的跨湖桥独木舟,如今在湘湖荡起时代“双桨”。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更在当代被赋予全新使命——以文化符号之力撬动区域发展。
这艘“中华第一舟”的意象,已深深融入湘湖的科技基因。院士岛以独木舟为灵感设计A字型LOGO,化身科创“笔尖”;“中国视谷”战略在此启航,让视觉智能产业在绿水青山间扎根生长。这艘穿越八千年的方舟,正载着中国智造驶向“世界视窗”的新航程,“文化+科技”的双桨正推动湘湖驶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