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发布首批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
时间:2025-07-16 10:55 来源:每日商报 浏览次数:

汛期一到,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就化身“蛙人”,挨个给桥梁“体检”;在城市的角落里,隐藏着万套智能传感设备,它们守护城市保障城市安全……这些“未来场景”已经在余杭城市中落地生根,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创新产品、技术进入余杭市民的生活。7月15日,余杭区正式发布首批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重磅推出20项政府“需求清单”与20项企业“能力清单”。

这份“清单”,更像是一场科技创新与应用场景的“双向奔赴”。

据悉,“需求清单”包含20项城市机会场景需求,主要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企业有了“试验田”“练兵场”和“首秀台”。

“能力清单”融合前沿科研突破与本土科创力量,集结多家省级实验室、新型科研机构的科技突破和成果产业化,汇聚20项硬核技术解决方案,覆盖低空物流、绿色能源、智慧安防、城市治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

细看清单,这些场景可以为生活兜底:脑机接口技术突破神经信号边界,帮助行动不便者凭意念操控设备,重新获得生活主动权;“平扫CT+AI”技术一次扫描即可筛查多种癌症与慢性病,让筛查效率提升数倍,为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

这些场景重构着出行逻辑:在未来科技城的智慧路口,传感器实时捕捉车流、车速数据,与过往车辆动态联动,绿灯起步辅助、行人防碰撞预警等功能让通勤更安心;自动驾驶让车辆学会“自主分析”,沿着预设路线平稳行驶,车路协同系统让它提前“知晓”红绿灯变化,到站准点率提升至98%。

这些场景为文化赋能: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AR眼镜为游客点亮虚实交织的光影,五千年前的玉琮纹路与先民生活场景立体浮现;VR大空间体验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回良渚王城,与古人“对话”;AI文旅系统为外籍游客自动生成多语言景点线路,从良渚遗址到径山茶园,让每一段旅程都量身定制。

此前,余杭区已经通过开放应用场景,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专注机器人领域的申昊科技,其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

申昊科技智能机器人事业部研发总监周志新介绍,他们公司的水下ROV(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产品,已经与余杭交通部门对接,进行道路桥梁水下桥墩桩基安全检测试点。“机器下水检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汛期苕溪的水流比较大,机器人抗流能力还要提高,真实场景让产品不断迭代。”

企业有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而政府有多元、真实的城市场景,两张清单的碰撞,不仅让企业创新有了用武之地,更让城市治理、公共服务装上“智慧大脑”。

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华建林介绍,为了面向社会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吸引前沿科技企业参与,余杭正加速布局以空间计算、脑机接口、低空领域、“人工智能+”等特色前沿领域为重点的多元化创新示范中心,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呈现前沿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和多元化应用场景,打造专业化展示体验平台和赋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