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智能仿生手,机械手指就可以“随心而动”;手机点一点,外卖便能“从天而降”;无人公交穿梭大街小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让出行更加平稳安全……在余杭,这些曾经出现在电影里的科幻场景正悄然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切片”。
7月15日,余杭区首批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正式落地,包括“需求清单”和“能力清单”,主要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将进一步推动余杭打造更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智慧之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民生服务领域,余杭将智慧养老机器人、“平扫CT+AI”技术等应用场景纳入清单范围,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充满温度的生活助手。以“平扫CT+AI”技术为例,利用该技术,医生只需一次扫描即可筛查多种癌症与慢性病,让疾病筛查效率提升数倍,为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与此同时,养老院里的智慧养老机器人既能陪老人聊天解闷,又能实时监测心率、提醒用药,让专业照护时刻在线。
在城市治理领域,场景又化身“城市管家”,让城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感知”。穿梭于余杭的街道上,机器人与机器狗身着环卫服装,配合人工完成清洁任务。城市智治平台如同城市的“神经系统”,通过遍布全区的物联设备,对地质灾害、公路边坡、老旧房屋等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对暴雨、滑坡等灾害提前6小时发出预警,为疏散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当然,这些只是余杭区首批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中的一部分。在需求侧,余杭发布的“需求清单”由政府担当主力军,主动开放20项城市应用场景,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打造“试验田”“练兵场”和“首秀台”。
在供给侧,“能力清单”则汇集了20项硬核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场景加速落地推广。“我们邀请具备创新实力的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围绕低空物流、绿色能源、智慧安防、城市治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为场景落地推广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余杭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不仅是余杭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精准匹配需求、有效破解经济和社会发展难题的“锦囊集”“工具箱”。
从生活服务到城市治理,从交通出行到文化传承,余杭以场景为媒,正构建起“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精准匹配”的创新生态,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在余杭率先应用推广,让更多科技创新企业与政府在城市应用场景中实现“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