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要打造系列品牌活动,更要充分展现广大侨胞恋祖爱乡、情系桑梓的优良传统,努力在共富的田野上实现硕果累累。”在近日召开的全市侨联推进“之江同心·侨助共富”工作会议上,来自全市侨界“新侨美宿”“侨青入乡”“侨助共富”等方面的50余名代表,围绕进一步助力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侨界实践开展了深入交流。
近年来,市侨联创新推进“百家侨企(团)助百村”“侨助工坊”“新侨美宿”“侨青入乡”行动,充分发挥“侨”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形成了“侨”与“乡村”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
具体来说,市侨联针对中西部区、县(市)乡村资源禀赋与发展痛点,精准匹配侨界企业资源与乡村需求,推进“百家侨企(团)助百村”行动,累计促成118个侨企结对109个村,到位帮扶资金近16.73亿元,覆盖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文旅开发等领域,形成了“侨企带村、村企共赢”局面。
创新开展的“‘八八战略’谱新篇,侨助工坊万里行”活动,则引入中国来料加工联盟协会及侨商侨企资源,建成“侨助工坊”219家,三年来,累计促成“侨”订单近7亿元,带动7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形成“材料进乡村、加工在农户、产品出市场”的闭环助富模式。
同时,市侨联打造了中西合璧、品质高端、带动面广的“新侨美宿”,目前已建成“新侨美宿”46家,成立“新侨美宿”联盟,其中9家入选浙江省侨联精品“乡村侨舍”,提供了一批家门口就业岗位,拓宽了周边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带动所在乡村风貌提升和旅游产业业态汇聚。
在“侨青入乡”行动中,临安区侨联迭代“侨亮乡村”计划,建设“侨青入乡实践站点”,接待游客4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余杭区侨联引导支持侨青结合青山村建设“未来乡村”契机,建设“青山自然学校”,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建设“融设计图书馆”,传承传统手工艺,成为杭州文艺青年打卡胜地。
“侨”与“乡村”双向赋能,前景无限。“我们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汇聚侨智侨力,在共富路上步履不停,不断做优做美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为‘同心共富’注入更多侨界动能。”市侨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