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我市行政检察工作情况报告
时间:2025-07-15 10:25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在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构成的“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总体格局中,行政检察肩负着促进审判机关依法审判和推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双重责任,承载着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行政争议、促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使命。日前,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检察院关于我市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0年至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行政检察职责,共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5494件,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有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在营商环境方面,检察机关积极参与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例如,拱墅区检察院创新搭建数字模型,发现并推动问题企业注销吊销、异常主体列入管控名录,让涉嫌虚开骗税企业受到刑事侦查,有效遏制虚假登记乱象。在生态保护领域,检察机关聚焦土地执法非诉执行监督,办理案件314件,涉及土地79万余平方米,为“美丽杭州”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在社会治理方面,发出48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执法规范化,助力破解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难题、创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城市。

司法为民是行政检察工作的宗旨。杭州检察机关以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抓手,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行政争议化解机制,近年来依法化解行政争议197件。同时,找准着力点,切实推动劳动者权益保护,解决弱势群体实际困难,认真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小案”。

聚焦行政检察的主责主业,我市检察机关扎实推动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攻坚行动、推动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监督质效提升。同时,围绕行政检察职能新增长点,检察机关秉持“监督就是支持”理念,依法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深化全国首批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等工作,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同向同行。

全市检察机关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研发“行刑反向衔接智能辅助系统”,搭建“欠薪企业规避失信惩戒”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研究开发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可开拓性的数字场景与监督模型,以数字技术推动个案经验转化为类案监督和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我市行政检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从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大局、创新监督机制、加强制度供给、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大家建议,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法律监督工作与人心工作并重;聚焦行政审判、行政执法领域深层次问题,提升监督的精度、深度;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行政审判与检察监督良性互动机制;深入贯彻“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理念,尽快出台完善相关工作指引;深化数字、AI技术在行政检察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提升新时代我市行政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