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01/2025-27747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7-14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699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5-07-14 11:21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叶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杭州市主城区全面推行交通运输绿波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杭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工作,不断在主城区推行实施绿波带建设,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市会同省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主要有:

一、关于绿波带设置

(一)对杭州市中心的主要干道进行交通流量调查,根据交通流量和车速等数据,合理设置绿波带。

杭州自2000年引入远程信号控制系统以来,即对杭州市中心的主要干道进行交通流量调查,根据交通流量和车速等数据探索绿波带建设。随着城市道路交通发展,以及群众驾车出行“少停少等”的迫切期望,杭州坚持“先破后立”,深入研究信号控制原理技术,打破传统思路,转变建设模式,形成绿波带“由长变短(3-5个路口一组)、由直变弯、由线到网”的新模式。截至目前,杭州主城区绿波带道路高峰均速达到36.7km/h,较建设前提升16.8%,群众驾车出行体验感、获得感有所提升。

(二)通过调整信号灯周期和相位差,确保车辆在绿波带内行驶时能够连续通过多个路口,减少停车等待次数。

近年来,杭州坚持“专业+机制+大数据”模式,聚焦群众驾车出行“遇红灯多”“等红灯时间长”等问题,依托城市大脑、高德平台、道路速管等系统平台,积极探索智慧交通管理实践。一是数据赋能,不断提升信号控制研判能力。发挥杭州“数字之城”的先发优势,建设使用城市大脑交通系统、道路速度管控系统、高德公共服务平台等3大平台系统,每2分钟检测城市生命体征指标,提供宏观、中观、微观的感知数据服务,辅助城市信控总体策略的制定以及低速道路、拥堵路口的精准发现和靶向调优,支撑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从“定性”向“定量”推进。二是探索创新,不断提升信控管理专业能力。建立交警支队、大队、中队三级信号控制体系,设置“信号配时员”专职岗位,明确三级责任分工,依托智慧平台实时情报,联合路面“执勤队”进行快速联动处置;坚持警企合作模式,联合高德、百度、银江、中控、每日互动等科技公司,由科技公司派驻信号控制工程师担任技术顾问,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三是健全机制、不断提升信控管理服务效能。根据季节性、时段性交通变化和信号灯路口高峰、平峰、夜间流量特性,精确设置时段方案,同步实施“降信号周期”“设可变车道”“建绿波带”等7项信号控制优化措施,实现“市民出行少停少等”。

下一步,杭州将根据潮汐性、季节性道路交通流量特征,持续迭代升级绿波带,对绿信比、周期、相位差等参数不断细化调优。

二、关于智能交通信号系统

(一)引入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车速,根据交通状况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

杭州是国内最早引入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的城市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与上海、广州等城市一同引进了澳大利亚SCATS系统。随着国内信号控制系统技术发展成熟,近年来杭州引入国产ACS系统。目前杭州钱塘江以北片区主要采用SCATS控制系统交通信号灯,钱塘江以南片区主要采用ACS控制系统交通信号灯。

(二)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交通拥堵趋势,提前采取措施进行疏导。

我市公安交管部门不断深化大数据应用和信号灯、可变车道的动态精准使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活力。一是持续深化数据诊堵,迭代升级城市大脑,探索实施“机器巡逻+人力巡逻”模式,提升视频巡查力度、准度,构建完善更加精细的点、线、面分层诊堵以及机器和人力协同诊堵体系,提升堵情感知的灵敏度、精确度,做到快发现、快反应、快处置。二是推进快速疏堵和主动防堵,深化堵情即时处置,依托高德地图、道路速管系统报警功能,通过信号配时、可变车道、现场疏导等措施持续开展拥堵路口“消红变绿”行动;加强绿波带建设和迭代,并根据交通流变化不断动态调优。三是推进科学治堵,依托公安部道研中心联合实验室,深入总结近年来杭州城市交通治理的实践经验,积极研究应用智能交通行业创新理念和新质技术,探索AI信号灯、“时空一体化”自适应等新技术,提升交通治堵新质战斗力,推动杭州市的持续发展。

下一步,杭州将依托现有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加强信号控制专业队伍建设,继续按照公安部“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开展相关工作。

三、关于绿波管理与公交优先结合

(一)在设置绿波带时,考虑公交车的行驶速度和停靠站点,确保公交车能够优先通过信号灯,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杭州始终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将“公交优先”战略作为拥堵治理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在公交绿波、公交专用道、优化公交运营等方面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我市公共交通提升工作。一是加强公交优先保障。市公安局交警部门在秋涛北路、登云路、教工路、文三路等重要公交客运廊道设置公交专用道,并已全部分段设置了绿波带,保障干线公交快速运营。二是优化公交运营。针对疫情后公交客流量下降的情况,自2023年起,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推出了公交“六进”(进企业、进学校、进小区、进医院、进园区、进中心)的服务举措,打通公共交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满足广大市民精准公共交通服务需求。三是推动公铁客流联动提升。以钱江三桥改建提升工程建设为契机,市公安局会同市治堵办、市地铁集团、市公交集团及相关区政府,对钱江三桥影响范围内的重要地铁站点制定“一站一方案”,深化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公共交通体验并动态优化客流引导路径。

(二)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绿色出行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绿色出行的知识和好处。加大对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投入,增加线路和车次,提高覆盖率和准点率,方便市民出行,以更舒适的公交体验吸引市民选用公共交通。

下一步,杭州将继续扩大公交绿波带覆盖范围,优化重点廊道信号配时,提升公交运行速度;重点保障钱江三桥改建提升期间,做好过江通道周边交通组织和公共交通线路优化工作,提升公交运力。

四、关于加强宣传与引导

(一)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绿波管理的宣传,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通过杭州交警“2微1抖”、联合各大媒体,发布绿波带、信号控制相关推文、视频,进一步提升绿波带的知晓率,并组织市民实地体验绿波带活动,进一步拉近警民互动距离;通过12345、互联网平台等渠道收集全市交通相关民情数据,倾听交通参与者实际驾驶感受和意见建议,做好群众诉求的及时回应和有效处置。

(二)在主要路口和路段设置指示标志和提示信息,引导市民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充分利用绿波带。

将绿波带、可变车道等信息推送至导航平台端,在驾驶过程中进行实时提醒告知,提升绿波带的知晓率和使用效率。此外,考虑到核心区城市道路景观、绿波带路段干扰等因素,杭州未在核心区大范围设置绿波标志,目前在余杭、临平等区域部分道路试点设置了绿波带提示标志。

下一步,杭州将针对不同受众和场景制作更精细化的宣传内容,并深度整合导航平台,推送实时建议速度、绿波信息等内容。

感谢您对我市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