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01/2025-27747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7-14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680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5-07-14 11:18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徐江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调整下沙高教园区城市道路功能,助力平安浙江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下沙高教园区快速发展,聚集了14所高校,其中12所高校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存在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高校园区的公共交通安全,不断研究谋划推进交通安全管理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环境,保障高校师生的出行安全,助力浙江平安建设。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市会同省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主要有:

一、关于完善交通规划,调整部分道路为校内道路

(一)下沙高教园区路网情况。

下沙高教园区现有路网密度3.2km/km2,以“大地块、疏路网”为主,道路交通整体运行畅通有序。高教园区内14所高校中有12所高校的教学区与生活区分设于道路两侧。其中,涉及提案内建议调整道路的运行情况如下:

1.学源街(文津路-文溯路段)为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40米,双向四车道,在学校和生活区主要出入口设置2处过街斑马线,以2025年3月为例,日均车流量6597辆(过境车辆占41%),早晚高峰时段车流量1085辆/时,承担城市道路集散功能明显。该路段2024年共发生30起事故,其中8起涉及学校师生,同比2023年下降31%。

2.学林街(文渊路-福雷德支路段)为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22米,双向两车道,在学校和生活区主要出入口设置5处过街斑马线,以2025年3月为例,日均车流量6694辆(过境车辆占39%),早晚高峰时段车流量922辆/时。该路段2024年共发生15起事故,其中5起涉及学校师生,同比2023年下降27%。

3.德胜快速路南侧辅路(文津路-文溯路段)为城市快速路辅路,西向东单向两车道(连接快速路段三车道),是主要货运通道,以2025年3月为例,日均车流量9080辆(过境车辆占95%),早晚高峰时段车流量1213辆/时。该路段2024年共发生15起事故,其中5起涉及学校师生,同比2023年下降29%。

(二)前期已开展措施。

1.优化货车通行管理。已对高教园区采取货车限行措施,尤其是禁止过境黄牌货车通行,减少大型车辆与学生流交叉的风险。

2.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对高教园区内的28条路段斑马线进行提升,通过增设人行信号灯、标志标线、路灯、非现场抓拍等设施,提升道路安全水平。

3.加大违法查处和宣教。2024年累计查处重点违法9800起,宣教18.5万起。

4.全力做好各大学开学季、各类考试的保障。经统计,每年保障各类大学开学季、各类考试240场次以上。

(三)调整道路措施利弊分析。

1.利:减少校外车辆、人员穿行,对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两所学校的师生在教学区和生活区间(横穿学源街、学林街)通行更友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路段的交通安全和治安管理隐患。

2.弊:一是高教园区道路网服务水平下降。考虑到高教园区现有路网密度(3.2km/km2)已远低于规范要求(8km/km2),社会车辆和周边高校师生东西向出行需依托学林街、学源街两条次干道,若调整学源街(文津路-文溯路段)、学林街(文渊路-福雷德支路段)为内部道路,将导致学源街、学林街道路连续性变弱,交通压力将转移到周边道路,影响范围大,原过境车辆和行人将因绕行导致通行成本增加。二是学源街(文津路-文溯路)、学林街(文渊路-福雷德支路)为市政道路,若调整为校区内部道路,可能出现居民出行不便、商家利益受损等问题,引发周边居民、商户、其他学校的反对。同时,下沙高教园区12所高校均存在师生过街往返生活区和教学区情况,两侧高校若纷纷效仿,路网密度将大幅下降,势必造成片区交通严重拥堵。

二、关于对道路东西侧进行人员和车辆出入管理

综上分析,学源街、学林街尚不具备调整为学校内部道路的条件,故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条件也不具备。

三、关于保障交通通行,拓宽北向德胜快速路辅路

鉴于德胜快速路断面形式为“主线地面快速路+两侧辅道”,辅道南侧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等学校,北侧为德胜快速路进出通道,辅道为单向两车道布置,且为货运通道,若改为双向通行,道路拓宽需占用学校教学用地,交叉口交通组织更加复杂,建设实施难度大。

四、关于下一步举措

尽管目前暂时不具备调整部分道路为校内道路的实施条件,但对于您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我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将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建委积极开展以下措施:

(一)分流引导过境交通。对接高德、百度等地图平台,在上下课高峰期引导过境交通,避开学生密集路段,通过外围道路分流,降低事故概率。

(二)优化提升过街斑马线。对学源街(文津路-文溯路段)、学林街(文渊路-福雷德支路段)斑马线进行提升,通过优化信号配时,增设禁停区标志标线等设施,提升道路安全。

(三)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加大违法停车、不礼让斑马线等重点违法查处力度,早、晚高峰通过固定警力值守和动态巡逻,重点纠正闯红灯等危险行为,形成常态化管理。同时,会同属地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开展非机动车停车序化治理,打造高教园区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四)规划建设立体交通。参考浙大城市学院案例,研究在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实施立体过街的可行性(地下连廊),方便师生过街,彻底实现人车分离。规划部门将中国计量大学规划过街通道纳入校区提升规划方案内,后续将多部门协同积极推进建设落地。

(五)大力支撑“一校一策”。目前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开展省属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作,我市规划部门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省委批复的“一校一策”方案要求,支持中国计量大学按“到2027年学校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跻身国内高校前125名”的发展目标开展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作。

感谢您对我市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