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01/2025-27747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7-14 | |
发布单位: | 市政府办公厅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潘华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杭州市体育场路&曙光路体育特色街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正在打造“国际赛事之城”,杭州体育场路&曙光路沿线拥有黄龙体育中心、杭州体育馆、杭州游泳馆等丰富的体育资源,我市将指导西湖区、拱墅区围绕体育资源,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力争将曙光路&体育场路街区打造为杭州市体育特色示范标杆,形成“以赛促产、以产带城”的发展格局,为市民及游客提供高品质体育生活体验,助力杭州城市形象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市会同省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主要有:
一、关于规划定位
提案中关于“将整条道路命名为‘杭州体育街区’,充分利用沿线的优质体育设施、公园以及教育科研机构等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建议,我市将在进一步完善整条道路周边体育设施、体育功能等基础上,结合体育专项规划编制,视情研究推进相关工作。
二、关于九大功能分区建设
(一)体育活动核心区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今年,我市将出台《杭州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管理办法》,指导杭州体育中心体育场、杭州体育馆等市级公共体育场馆和西湖体育馆等区、县(市)公共体育场馆做好惠民开放工作,进一步规范场馆开放时间、收费标准、安全管理、数字化建设等要求。指导相关地区根据我市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增设户外健身设施,丰富群众的运动选择。二是丰富群众健身活动。曙光路沿线街道每年为辖区居民开设健身课程,包括健身操、太极拳、非洲鼓、柔力球、瑜伽等,年培训超200场次,服务人群超5000人次,举办体育赛事活动超100场,辖区体育氛围浓厚。曙光路沿线已实现15分钟体育健身圈,做到每年对健身点器材进行检查,及时重建以及维护,确保使用安全。
(二)体育竞赛集聚区
一是加强场馆利用。今年,西湖体育馆将承办杭州“超级星期六”百姓运动会的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项目比赛;杭州体育馆将承办2025杭州市第六届青少年体育超级联赛系列赛事,并进一步依托场馆优势,承接组织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黄龙体育中心将开展全民健身日全市大联动等全民健身活动。二是积极引育赛事。2025年,拱墅区将力争引进多场高能级体育赛事,积极培育迎“篮”而上·运“球”帷幄好运杯篮球联赛、“最忆杭州·曲动武林”大运河杯2025年杭州市拱墅区曲棍球校际联赛等自主IP赛事品牌,持续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加大体育服务供给。三是打造地方品牌赛事。西湖区将进一步谋划办好青芝坞隆冬跑山赛,该赛事已入选《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逐步成为西湖区的赛事名片,2024年,该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近1600人参赛,赛事路线途经黄龙体育中心、浙江大学等沿线知名地标,对彰显街区文化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体育科技教育区
我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开发应用,计划由市体育局牵头,依托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优势,与其在科技体育领域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双方在科研创新与体育实践中的互补优势,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例如:在智能训练与运动数据分析方面,联合开发AI辅助训练系统,对标国际顶尖选手的生理参数与训练指标,构建“冠军模型”,科学提升竞技水平;在场馆科技研发方面,将绿色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技术延伸至智慧场馆建设,集成物联网、5G等技术,打造全国智慧体育场馆标杆;在运动医学与康复科技方面,开发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技术,延长运动员职业寿命,探索运动处方库与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互联,推动“体医融合”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在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方面,深化“体教融合”,通过开设体育科技交叉学科,定向培养兼具运动科学知识与技术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等。
(四)体育商业展示区
一是积极承办大型品牌活动。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在西湖区黄龙体育中心和临平区艺尚小镇,高质量承办首届浙江(杭州)时尚体育周系列活动,230家知名品牌、3000余款新品参展,共吸引参与者43.1万人次,带动周边综合消费超1.8亿元。二是充分发挥商圈优势。拱墅区发挥武林广场文化、场馆、区位三大优势,深入推进武林广场文商旅体特色街区建设。近年来,多次以武林广场为原点,组织杭州女子半程马拉松赛、新年“走运”等全民健身活动,并结合开展武林时尚周等10余场大型促消费活动。2025年,拱墅区将进一步以武林广场为中心,结合恒隆广场开业、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机,谋划开展街舞仲夏夜、城市定向赛等活动,进一步做热武林广场的商气、人气。西湖区通过推动黄龙核心圈、黄龙体育经济圈、环黄龙体育文化产业带“两圈一带”建设,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刺激体育消费;鼓励辖区内互联网、文旅、康养、动漫、会展等企业与体育融合互动,探索合作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西湖首选目的地IP;探索举办体育消费节、发放体育消费券,全力激活群众体育消费意愿;支持辖区企业与场馆建立合作关系,以冠名活动、特许商品开发、专营合作、社会捐赠等方式参与赛事活动和体育场景打造。为推动街区可持续发展,西湖区在黄龙体育中心体育用品销售功能区设置特色区域,引入本地知名体育品牌及小众运动装备店铺,打造多元购物体验。同时,规划美食休闲区域,引进健康餐饮、运动主题咖啡馆等业态,为健身、休闲市民提供舒适消费环境,带动体育周边消费。
(五)运动休闲娱乐区
一是推进曙光路城市漫步风情街建设。为切实提升曙光路整体品质,打造好运动休闲娱乐区,西湖区灵隐街道与北山街道已联合推进曙光路城市漫步风情街建设。结合黄龙体育中心、陈经纶体育学校、青芝坞等沿线资源,积极探索体育与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推动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在公共区域改造方面,开展空间优化、导视系统升级、绿化景观梳理等工作。二是完善杭州植物园健身设施。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计划在植物园范围的仁寿山原有健身设施和植物园内水生植物区健康跑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完善,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活动健身需求。后续将积极与相关单位加强互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打造“让体育走进自然,让自然融入健康”的全民健身特色活动品牌。
(六)体育历史文化区
一是规范做好亚运记忆留存。杭州体育馆主馆南侧入口处的杭州亚运会会徽雕塑、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吉祥物雕塑以及西湖区玉古路青芝坞入口处的青芝坞志愿服务微笑亭亚运青年V站,已编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印记永久保留名录》,将由市体育局、西湖区政府负责后续运营管理、维护修复工作。二是推动体育文化建设互补互助。黄龙体育中心充分挖掘从选址到建成再到运行至今的体育历史文化故事,通过讲解员队伍等载体持续开展体育文化宣传,特别是计划对标美国好莱坞、香港星光大道,围绕浙江体育名人(含民间体育达人)分阶段打造黄龙体育星光大道等体育文化阵地,利用黄龙塔楼、户外电子屏等各类载体开展体育名人展示;西湖区将结合曙光路文化街区建设等工作,加强黄龙体育中心体育文化资源、场馆历史资源挖掘开发,构建西湖区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弘扬体育文化、传播奥(亚)运精神。
(七)以体育人示范区
一是积极推动校园体育发展。西湖区发挥黄龙体育中心优势,支持黄龙体育中心打造青少年培训服务综合体,推进黄龙文体培训纳入“校外力量参与课后服务机构白名单”,成为西湖区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黄龙体育中心协助西湖区建立青少年体育运动队,通过参加省运会、省青少年单项体育赛事锦标赛,积极输送培养体育人才;通过派遣优秀体育教练和共享课程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二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杭州游泳健身馆2017年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输送了奥运冠军孙杨、青奥冠军林欣彤、亚运冠军吴越、邵依雯、费立纬,全国冠军钱心安、方喆、尹嘉禾等优秀运动员。杭州游泳健身馆将继续按照“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标准和要求,紧紧围绕“抓基础、重质量、多出人才,多创佳绩”的目标,求实训练,在选材、训练、竞赛、输送等方面提供运动指导和服务,培养更多的游泳运动后备人才。
(八)三大球集聚区
一是发挥场馆作用。黄龙体育中心作为中超浙江绿城队、CBA浙江广厦“双主场”,连续两年承办女排世俱杯,是为数不多的国内“三大球”聚集场馆。后续,黄龙体育中心将继续会同俱乐部共同办好中超浙江绿城队、CBA浙江广厦队主场赛事,浓厚主场氛围,全年高水平办好主场赛事不少于33场次。二是加强赛事谋划。拱墅区将对“关于在城东公园内建设排球公园,举办排球培训和文化活动;将武林小广场(万向公园)改造为篮球主题公园,建设多功能篮球场”的建议进行研究论证,提出可行性方案。同时,今年拱墅区将以武林广场为中心,谋划开展3对3广场篮球赛等活动。
(九)体育广场公园示范区
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挖掘体育场路、曙光路沿线的“金角银边”区域,嵌入式建设“三大球”“三小球”和门球、轮滑等群众参与度较高的项目设施,预计全年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3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利用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举办“村BA”、国球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场地利用率。
感谢您对杭州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