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01/2025-27747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7-14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34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5-07-14 11:02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王瑞委员:

您提出的《大力发展音乐剧演艺新业态 打造文化浙江建设新标识》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精准把握杭州音乐剧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瓶颈,提出的建议具有战略性和可操作性。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市会同省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主要有:

一、政策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强化精准扶持

(一)规划衔接省级战略。将音乐剧高地建设纳入《杭州市“十五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同步对接省文旅厅“浙里大戏”攀峰计划和舞台艺术“十五五”专项规划。聚力“浙里大戏”攀峰计划,健全艺术精品全周期服务机制、艺术创作孵化机制,拓展省地协同创演机制,聚焦讴歌时代发展的现实题材创作,兼顾音乐剧等各艺术门类均衡发展,研究编制《浙江省舞台艺术发展“十五五”专项规划》,将音乐剧纳入重点扶持项目,形成题材共享、资源互通、优势互补、以强扶弱、精品迭出的发展态势。杭州市委宣传部将出台《杭州市文艺精品工程扶持补助实施细则》,对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文艺人才引进培养进行扶持奖励,进一步助力杭产音乐剧发展。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制定印发《杭州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考核评价办法》,激发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创新创造活力。重点基于原创孵化,对本土原创剧目,如《小巷里的幸福》《梦想天堂》《梦寻西施》《流动的盛宴》给予18万至80万元/部创作补贴,列为重点项目的可给予300万元/部创作补贴。

(二)观众培育创新机制。在音乐剧观众培育方面,推广“文旅惠民卡·音乐剧专场”,联动西湖、良渚等景区门票,全市旅游演艺场馆和演艺新空间等提供观演消费满减券,计划三年内年均培育观众60万人次;实施校企联动计划,联合浙大、浙音等高校推出“青春音乐剧联盟”,设立学生票专区,覆盖在杭高校20万青年群体。

二、载体优化:盘活存量空间,科技赋能场景

(一)发挥场馆优势。杭州市550座以上的剧场共有15个,虽然未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剧场群,但是目前以杭州大剧院、红星剧院、东坡剧院、胜利剧院、杭州剧院等中心城区剧院为中心的5公里交通圈剧场已初步成形;同时临平大剧院、浙音大剧院、金沙湖大剧院也可辐射城北、城南和城东;余杭区未来国际演艺中心预计在2027年建成,将形成杭州主城区剧院全覆盖,从而形成相对集中的剧场群,为推动音乐剧艺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育市场优势。自2005年以来,杭州大剧院引入美国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连演8场,开启了杭州音乐剧黄金时代。近年来更持续引进了《猫》《妈妈咪呀!》《金牌制作人》《巴黎圣母院》《贝隆夫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世界顶尖水准的原版音乐剧,场场爆满,一票难求,频繁掀起杭城文化演艺高潮。其中2023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开票1小时票房破300万,开演前全价位售罄;2024年,音乐剧《猫》创下票房纪录,总售票量突破10000张大关。今年12月,殿堂级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也将登陆杭州大剧院,目前已开启售票,预计将突破24000观演总人次,或成为杭州首个连演两周的超大规模音乐剧项目。

(三)积极对剧场进行提升改造。2025年,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积极推进国家两重两新政策,为杭州大剧院争取了1800万国家资金用于剧场的提升改造,并将在改造中增设沉浸式舞台设备;临平大剧院和金沙湖大剧院也均对剧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提升,确保音乐剧年度排期逐年上升,从而为我市营造音乐剧发展良好市场氛围和产品供给。

(四)培育音乐剧演艺新空间发展。参照上海亚洲大厦模式,杭州连续三年打造演艺新空间(包括音乐剧)产业发展,目前已有演艺新空间60个,今年将培育10个。杭州积极推进演艺新空间集聚区的建设,如M511光影汇《茶无此人》模式。杭州将在演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在加大国际国内优秀音乐剧引进的同时,重点培育和发展音乐剧演艺新空间,充分用好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宇、老厂房、产业园区等空间,引入特色音乐剧资源,形成小而精、小而美的音乐剧消费场景。同时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创新体验:联合市文广集团、阿里巴巴推进AI虚拟演员和支付宝碰一碰看音乐剧系统,在《西湖东坡》驻场秀中应用全息投影技术。

(五)国际音乐剧交流与本土IP并重。2025年杭州将举办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等系列文化活动,音乐剧《家》《绽放》等将精彩亮相。2026年拟加大国际音乐剧的引入力度,与杭州市文广集团和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剧中心合作,积极探索与伦敦西区和美国百老汇合作,争取原版音乐剧目的引进力度。持续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打造推出《小巷里的幸福》《梦想天堂》《梦寻西施》《流动的盛宴》等一批具有传播度、认可度、辨识度的杭产音乐剧精品。推动杭州歌剧舞剧院《西湖东坡》年演出200场,重点支持李盾教授团队创排杭州题材音乐剧《春江花月夜》。

三、人才梯队:深化产教融合,夯实基层储备

(一)人才培养上强发力。省文旅厅和市文广旅游局将持续实施“1111”人才培养计划、“新松人才”计划和未来艺术家培养计划,形成三级培养梯次。高质量开展高层次艺术人才引聚“凤凰计划”,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剧人才参与我市文艺事业发展。积极推进省属院团和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加强与杭州市联合培养艺术人才。

(二)基层音乐剧艺术普及再发力。结合“文艺赋美”精品点位建设,拟于三年内在西湖景区、清河坊街、新天地、运河、湖滨、城市阳台等设立30个街头音乐剧展演点,年覆盖观众1万人次以上;联合浙音音乐剧中心和浙大灵韵音乐剧社开展“音乐剧夜课堂”公益活动,广泛普及音乐剧艺术。

您的建议是浙江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现代化先行省的重要实践路径。我市将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巩固杭州作为全国音乐剧第四极的地位,奋力打造彰显中国气派、浙江韵味的文化标识!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演艺事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