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梅花匠人的“苦寒”与诗意
时间:2025-07-11 11:04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2.jpg


胡中(中间佩戴话筒者)在给游客讲解梅花相关知识。


“你看,这面墙就是一幅天然的画。早上来和下午来看到的画是不一样的。”阳光下,胡中指着梅花“横斜”在墙上的影子,向游客传授“探梅秘籍”。

灵峰探梅是杭州人每年冬春之际的一场盛事。景区内6000余株梅树次第绽放,游人如织、暗香浮动。每到这时,梅花匠人胡中便当起“导游”,让游客在欣赏梅花之美的同时,还能领略到梅花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历史传承。

胡中是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景观营建中心主任、园林高级工程师。与梅相伴的三十余载时光里,他收集保存了国内外100余个梅花品种,制定了梅花品种名录,还提炼了灵峰探梅“一枝独秀、二梅争艳、四季赏梅”的独特意境……从梅树的栽培养护、梅花品种的引种繁殖到梅花盆景的制作,胡中已是西湖梅花发展的领头人之一。


三十余载“苦寒功”

1989年,灵峰探梅景区建成后的第二年,胡中踏入杭州植物园的大门。自此,胡中便与梅结缘,从最基础的采种、播种、扦插、嫁接、修剪、施肥,到梅花盆景的造型制作、环境绿化工程的图纸设计和施工、梅的引种栽培课题研究……烈日下、寒冬里,胡中常常干到满手水泡、直不起腰,却乐此不疲。“梅痴”的外号也由此而来。

植物园栽培的梅花品种有百余个,每一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颜色和香气,而胡中只需一眼就能在繁花似锦的梅林中准确辨认出它们。每年临近梅花开的时候,胡中每天都会一个人在梅林里穿梭,问候这些“老朋友”。“梅花品种鉴别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观察分析各个品种的花期、花色、花态等,这也是品种培育和栽培应用能力的基础。”胡中说。

当灵峰探梅迎来脱胎换骨的提升工程,胡中更是倾尽心力:深夜图纸上的伏案思索、工地上搬运建材的身影……五年心血浸润,灵峰探梅景区扩建到了250亩,“碧潭疏影”“曲水流春”等灵峰探梅十景次第绽放。2014年,灵峰梅园获评“中国最佳植物专类园”称号。

在这期间,胡中也从技术骨干成长为梅花研究领域的领军人。2018年,胡中培育出轰动杭城的“五色梅”,一株梅树可绽放五种不同颜色的梅花。这是胡中用五种不同梅花嫁接起来的。怎么嫁接?胡中介绍,如同外科手术一样,先将一个品种的梅枝切开一条长口子,再把另一品种的梅枝插入,之后还要通过精细的管理保障其成活。

“其实你看到的盆景都有人工参与的成分,真正好的作品就是要有‘虽有人作宛自天成’的感觉。”胡中说,盆景的打造,种活是基础,然后是入画、有意境。为此,他经常到各地考察不同环境下的梅花生长情况,学习借鉴优秀梅花盆景造景技艺,并带着同事们学以致用。

作为西湖赏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中还通过线下课堂、线上直播间等方式宣传赏梅文化。从梅树养护技艺到千年梅文化的渊薮,他如数家珍。每年线上线下聆听他分享的人数以万计,直播观看量超10万。


百花争趣“蕴真”园

“一枝独秀、二梅争艳、四季赏梅”是胡中为灵峰探梅提炼的核心亮点。

“一枝独秀”,指每年的“东风第一枝”(第一朵)梅花;“二梅争艳”,指冬天最后一朵蜡梅(蜡梅科)与梅花(蔷薇科)的同期绽放;“四季赏梅”,指收集各种各样带“梅”字的植物,如茶梅、金缕梅、银缕梅等“非梅之梅”,加上梅花、蜡梅,让灵峰四季可赏梅。

杭州植物园还有个盆栽园,名为“蕴真”,这是胡中除灵峰以外的另一个“根据地”。这里也蕴含着胡中的另一个心愿——希望通过引种栽培、艺术打造等方式,让自然植被与人文盆栽深度融合、珍稀濒危品种与网红品种巧妙结合,呈现一年四季“无日不飞花”的盛景,让游客在园中充分感受自然之理、自然之趣。

“很多人爱花、爱植物,但大多停留在欣赏的层面,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科普,提高大众对园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胡中说。黝黑脸颊下透着他身为园林人的“本色”。“做园林的没有一个是不黑的,必须深入一线去!”他说。

“深入一线去”也是胡中常对其学生说的一句话。通过胡中梅花文化与栽培应用技能大师工作室,胡中将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景观艺术打造的技艺倾囊相授,并细心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武,让梅花的精神血脉在传承与创新中更加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