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00家外贸企业从下沙港出海
时间:2025-07-10 10:02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9.jpg


下沙港上繁忙景象。


眼下,杭州交通正以“航运浙江”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批港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作业区。7月9日,记者走进开港已近两年的下沙港,看内河航运繁荣之态。

据市交投集团所属杭州港务集团下沙港公司统计,今年上半年,下沙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16.18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9.81万标箱,同比增长88.19%,增幅居全省内河港口第一。


海河联运 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

走进下沙港综合作业区,只见龙门吊高效运转,船舶往来穿梭。

“我们已经有13条航线,包括通往乍浦、宁波港的出海航线及太仓方向内贸线。”杭州下沙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春介绍17艘64标箱集装箱船舶投入运营,实现“天天班”服务。

海河联运带来实打实的“降本增效”红利。以周边企业货物运抵宁波北仑港为例,相比公路运输,海河联运平均每标箱可节省物流费用300元以上,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李志春告诉记者,钱塘区某空调制造企业,每年通过“公转水”运输5000个集装箱,节省运费高达150万元,“所以他们在和总部申请,把更多的订单放到杭州工厂,产值产量大幅提升。”

针对重点客户,下沙港提供“甩挂运输”服务,提前将空箱精准投放至工厂,提升装货效率。同时组建服务保障队,全程护航集装箱内河转海运,避免甩柜风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选择从下沙港扬帆出海的外贸企业已突破900家,涵盖汽车、智能制造、机械、家具、纺织等多个产业,服务半径辐射钱塘、临平、萧山、上城、拱墅等区及绍兴、嘉兴等周边地区。

未来,随着下沙港二期扩建和水运基础设施再提升,128标箱集装箱船能从下沙港直达山东济宁港以及安徽、江苏等大型内河港口,将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绿色智能 单箱作业流程时间缩短至2分钟内

在下沙港综合作业区,记者有一个特别的发现:大型机械如行云流水般操作,现场工人却很少。事实上,这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码头,物联网、云计算、北斗等前沿技术如看不见的神经脉络,贯穿于整个港口。

以堆场门机远控为例,“借助智能算法和高清监控,门机可依据货物位置和运输需求,自动规划吊运路径。”下沙港中控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系统实现了对位、抓箱和内集卡落箱的全自动化,单箱作业流程时间缩短至2分钟以内,综合提升系统作业效率15%以上。

下沙港也是绿色港口。记者了解到,港区流动机械如港机、正面吊等均采用纯电驱动,今年还计划引入电动集装箱船以及氢能64标箱集装箱船舶,投入到“下沙-乍浦”航线。

放眼整个杭州港,水运复兴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杭州市公路与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港口处副处长孙轶巍介绍,去年杭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了6724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29.2万标箱,同比增长74%,增幅在全省同样位列第一,“这当中有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物流降本的吸引,也有政策的扶持。”

2024年出台的《杭州市推进水路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精准实现生产企业和运输企业的全链条补助,全年发放补助资金约2150万元,推动“公转水”集装箱量新增12万标箱以上,综合降低生产企业物流运输成本8760万元。目前,该政策将持续实施。

此外,下沙港正加速建设全市唯一一个配备H986的海关监管场所,该设施建成投用后,将极大提升通关查验效率,使杭州本地制造业和外贸企业能够直接在下沙港完成报关、查验、放行等“一站式”口岸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通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