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我市首部慈善领域的地方立法——《杭州市慈善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据悉,《条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慈善组织、捐赠激励、慈善信托、社区慈善、数字慈善、慈善监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全面规范杭州慈善事业发展,为打造“善城杭州”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条例》对慈善组织形式和登记认定程序进行规范,增加民政部门应当多元化培育发展慈善组织、鼓励企事业单位依法设立慈善组织的规定,以及鼓励和支持成立慈善行业组织的规定;在慈善募捐、捐赠方面,《条例》新增了鼓励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开展慈善捐赠、设立慈善项目的规定;《条例》同时明确杭州鼓励和支持以多种形式设立慈善信托,鼓励探索开展不动产、股权等慈善信托财产登记,并对慈善信托受托人的管理责任进行补充完善;“数字慈善”是杭州慈善工作的亮点,《条例》明确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信息共享机制,依托统一的慈善服务管理平台,开展信息、数据的归集管理和交换共享,并为公众查询慈善信息、寻求慈善救助等提供便利;此外,《条例》在增加慈善人才、国际交流等方面提供建议,并对群团组织职责、慈善服务场所、社区慈善、慈善组织评估、慈善信托评估、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完善。
近年来,市民政局切实加强慈善工作,有力发挥了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以法治引领人人向善,聚焦慈善促富协同发展、慈善信托先行先试,持续传播慈善文化、壮大慈善主体。
杭州率先推出地方性慈善信托税收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全市慈善信托规模已近1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8%;连续4年保持亿元以上大体量增长势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民政部在杭州设立全国慈善信托高质量发展观察点;在全国率先发布上市企业ESG战略慈善影响力榜单和指数,打造8个省级示范性慈善基地;连续6次位列全省城市慈善发展指数首位,持续擦亮“善城杭州”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