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此路口事故多发,衙前派出所提醒驾驶电瓶自行车要戴好头盔……”每天早中晚非机动车流量较高时段,如果有人骑行时未戴头盔,他的耳边立刻会响起一段提醒语音。近日,记者在萧山区公安分局衙前派出所了解到,作为“知音”工程中一项内容的数字智能播报,是萧山区公安分局进一步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被动向主动、粗放向精准、事后向事前转变的一项创新举措。
“我们把原先的应急广播的单一功能进行了数字化、场景化的拓展和功能上的提升。”衙前派出所所长李海军说,集成前端感知、模型算法、智能预警和语音交互等手段,基于覆盖全区的“数字应急广播网”,就是对所有数字广播通过一个平台、一张网络、一套机制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我们在实际的警务场景中,把原先单一的‘平安宣防’扩大到‘非机动车安全预防’‘消防隐患播报’‘反诈宣防’等12大应用场景。”李海军说,每一个应用场景的播音内容都根据时间节点在后台进行调整,比如夏天到了,“谨防溺水”的温馨提醒就会多一点安排;傍晚时分,跳广场舞不得占道、不得噪声扰民的提醒就会多一些。
今年以来,“数字广播”应用已由街镇级向区县级拓展,通过与区文旅局合作,以“利旧新增”的模式,全区可调用数字广播总量达到了2620台。原来很多常年闲置的应急广播,现在每时每刻发挥着“护驾”作用。
有了这么多的“数字广播”护驾,作为项目试点的衙前镇初显成效。自2023年8月全域覆盖以来,已实现辖区企业员工交通事故和电诈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0.5%、20%;实现电动车等失物警情下降60%;实现溺水、交通亡人事故“零发生”等。
如今,萧山区公安分局在警务场景上不断做精做细,每一台广播都是一个独立终端,可单独播放、定向播报、定制播放,实现了由传统广播单一内容“广泛播”转变为“精准播”;应用场景可持续拓展,以自动识别、智能预警的方式发挥第一时间发现、劝阻、告诫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配合萧山区公安分局,加大采用AI算力算法、大数据等技术,结合5G网络、智能广播等广电行业特色,实现与公安警务系统深度融合联动。”项目参与企业萧山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