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传出消息,61岁的完全性截瘫患者金大叔通过国内首例“闭环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成功实现自主行走。经过两个月恢复训练,他已能独立完成走路、转弯、上下坡等日常活动,成为了截瘫诊疗领域的一个“奇迹”。
据了解,这一突破性成果的核心系统,由杭州未来科技城企业佳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量医疗”)联合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机构研发。植入患者体内的闭环刺激器仅长51毫米、重18克,是目前国内体积最小的带电池闭环神经调控平台。其侧面弯曲的弧度经过精妙设计,与人体脊髓的曲度一脉相通。在金大叔脚尖点地的瞬间,植入腰部脊椎的16个触点脊髓刺激电极,就像一位精准的“神经翻译官”,成功重建起受损脊髓的信号传导,激活相应的肌肉群。此外,腹部植入的火柴盒大小的无线可充电刺激控制器也保证了产品的终身性。
事实上,这次并非南湖脑机与佳量医院的首次院企合作。去年,双方联合开发的Epilcure-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入选“2024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十大案例”。芯片一体化、记录-刺激互适应、1.5T磁共振兼容等技术问题的解决,为缓解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病理痛苦以及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方案。
“从无到有,未来科技城这里良好的创业生态,为我们带来了各种资源。”佳量医疗创始人曹鹏道出2020年企业落户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的重要原因。这里集聚了脑机智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智慧大脑”。通过与研究院建立紧密合作,企业能加速缩短技术攻关周期。此外,浙大二院等三甲医院的场景资源,让研发紧扣临床需求。产学研生态叠加创新要素高效协同,使得佳量医疗成长为脑机接口领域新锐。
脑机接口的创造性突破不是个例,在未来科技城持续精耕细作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中,众多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发力,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支点,加速科技转化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比如,之江实验室推出的浙江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良渚实验室着力推进的医学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与双创学院生态化建设,以及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全力加速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产业化布局等,都为产学研合作筑牢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引导企业聚焦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紧扣产业链技术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创产学研合作协同机制,未来科技城产业侧成果产出能力走深走实。
近年来,未来科技城充分发挥创新策源、创新平台和优质企业集聚的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生态,撬动起“平台+企业”的创新生态圈。一方面,未来科技城聚合四大省实验室及杭州超重力场、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为企业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孵化的全链条支撑;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小镇、5G创新园等平台空间为代表,配合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等研发成果产业化平台,促成更多辖区内企业的技术合作、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接下来,未来科技城将进一步助推平台与企业形成“资源共享,能力互补,价值共创”的共生关系,以赋能科创发展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