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钱塘潮涌,共谱新章。杭州市两会胜利闭幕,全市13个区县(市)随之陆续步入“两会时间”,以昂扬之姿奔赴新阶段奋斗征程。
5月28日起,杭州日报推出 “区县两会·热点直击”栏目,深挖各区县(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 “新词”“热词”,传递代表委员的会场心声,采访相关部门、镇街的新实践新举措,聚焦因时而生的新关切、新方向,解锁各区县(市)发展的新密码。
两会声音
随着萧山进入“两会时间”,共富成为该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而“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更是成为大家讨论中的高频词。
萧山区政协委员、浦阳镇农业副镇长许连江告诉记者,这是继2024年后,“谢径安”第二次写入政府施政纲领,措辞从“加快建设”升级为“探索深化”。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萧山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新增了“政企村农”共富模式的表述,折射出萧山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战略跃迁。
名词解释
政企村农:在“政企村农”多主体协同发展模式的创新设计中,政府发挥资源配置主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企业发挥市场运作优势,驱动乡村产业发展;村集体和村民积极参与,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热点直击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一个“村名”能穿透纸背,往往承载着改革破局的深意。
再提“谢径安”,萧山乡村要闯一条怎样的新路?
打造乡村“创新场域”
“从去年的‘加快建设’,到今年的‘探索深化’,最直观的感受是‘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在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不断迭代和升级。”从“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启航至今,作为属地乡镇的农业副镇长,许连江是“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建设者,也是见证者。
在“政府主导、企业驱动、村农主体、公益赋能”的多主体共建共享模式下,“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已累计带动投资达3亿元,为农民增收超19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超300个,引进企业40家,形成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新实践。
在许连江看来,“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价值,在于证明乡村不仅可以是诗意的栖居地,也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制度创新与生态重构,变为生产要素集聚的“创新场域”——近年来,农创村与湘湖实验室共同成立物种业联合创新中心,构建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全链条体系。“进门做实验、出门搞试验”的创新氛围,让这里俨然成为科研创新与应用的“农业硅谷”,吸引更多科学家、科技企业及农业创业者“进村”。
这些实践成果,不仅让“谢径安·传化农创村”自身焕发生机,更孕育着更大的共富构想。前不久,湘湖实验室、萧山区浦阳镇人民政府、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科创+农创共富大走廊”建设方案》,为萧山“廊道经济”再添创新一“纵”。而这条大走廊也将全力探索“科创+农创”一体化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区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我们与政府一起参与乡村的改造,还乡村本来的面貌,把‘记得住乡愁’写在这片大地上。”列席萧山区两会的市政协委员、传化集团副总裁徐迅表示,传化将持续通过政企村农合力,以“科技立村、产业兴村”和“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探索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乡村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打通萧南“共富大道”
“科创+农创共富大走廊”,也牵引出关乎萧山乡村未来的改革叙事。
很长一段时间里,萧山南部都处于发展的 “神经末梢”,产业基础薄弱。如今,随着 “谢径安” 的创新种子在萧山南部落地生根,这片土地正以改革为钥匙,激活科创、文创、农创等多元业态,为城乡共富解锁无限可能。
今年,萧山区政协农林界别政协委员徐泽也把“科创+农创”写进了今年的两会提案。在他看来,萧山理应发挥科技地缘优势,建议加大对于农业科研投入的扶持力度,探索新质农业的发展。“比如我们进化镇的青梅基地,有机会和湘湖实验室的生物制造研究院连线,共同调试功能性的青梅发酵绿色饮品,探索地标特产进入网红快销领域的变现途径。”徐泽说。
事实上,“科创、文创、农创”的种子已在萧山南部不断向上生长——在戴村同盘顶,遐也空间创始人万山开启了一场云端之上的山野交响,让“遐也”甚至成了戴村文旅的“地理新标志”;与之遥相呼应的义桥寺坞岭上,万向三农集团携手义桥镇政府,与驻地科学家、专业策展团队、志愿者合作,开展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勾勒出山岭与自然的新画卷。
在这里,乡村振兴不再是单向度的资源输入,而是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重构、机制创新,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通过机制性改革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共富生态。
从某种意义上看,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事业就是广大科研人才、广大企业新的机遇、新的天地,就是一片“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