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
时间:2025-05-28 10:47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2.jpg


3.jpg


文晖街道现代饭儿大运河社区食堂。


4.jpg


初夏的大运河畔,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两岸林立的高楼。科园路上,总投资约12.4亿元的浙江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桩基施工已基本完成;在汇金国际商务社区里,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年轻的研发团队正在对DeepSeek-R1大模型优化进行着头脑风暴;不远处的武林商圈,恒隆广场正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将分阶段开业;而在大关街道大运河幸福家园,社区食堂温暖着归家人……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勾勒出拱墅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2024年,拱墅区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统筹推进“1515”攻坚行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交出了一张亮丽的答卷: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6.3亿元,增长4%,服务业增加值2014.1亿元,增长4.9%,规上工业增加值109.6亿元,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62元,民生实事、为企服务实事圆满完成。

2025年,正值“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五五”蓝图全面擘画的关键之年。在这片千年运河文脉与现代时尚潮流交相辉映的沃土上,拱墅正以科创赋能、服务提质、民生为本的崭新姿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实干争先迈上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台阶,并以自信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发出盛情邀约:来杭州,一定走大运河!


消费能级跃升 国际范与烟火气交融共生

华灯初上,武林商圈的霓虹渐次亮起。五月下旬刚开张的全球知名品牌玛氏箭牌旗下MMS逗趣馆浙江首店里,自助取豆机正吐出“彩虹糖瀑布”,五彩缤纷的产品铺满货架,穿着M豆造型的店员与前来打卡的年轻人热情互动。

与此同时,运河畔的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古色古香的街巷、好玩好看的北关市集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晚上来这里散步、吃饭、看表演,已经成为我们全家的周末固定节目。”家住附近的李女士笑着说。

而在新天地,太阳剧场的杭州《X秀》正在上演第1580场演出,月华里与星光文化广场的主题餐厅、特色酒吧以及露天市集,也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日观西湖景,夜玩新天地”,这个由杭州重机厂转型发展而来的文化创意街区,已然成为年轻人的夜生活集聚地和潮人打卡地。

升腾的人间烟火和丰富的市集演出,让拱墅区在“餐饮业营业额”赛道拔得头筹。在前不久公布的杭州2025年1-4月经济运行情况中,拱墅区“餐饮业营业额”增速达8.5%,居全市第一。而餐饮消费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驱动力。2024年拱墅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58.6 亿元,同比增长 3.5%,连续4年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坐稳“全省商贸大区”地位。

在拱墅,无论是烟火小巷还是热闹商圈,都把“吃喝游购”当成头等大事,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驻足。尤其在发展“首发经济”的赛道上,拱墅力度不小。以武林商圈为例,杭州中心自营业以来,就凭一系列餐饮首店很快抓住了年轻人胃口,成为杭州最好吃的商场之一。今年5月,杭州中心又上新两家餐饮店——网红冰淇淋“夏序”的快闪店“POPLab无边界主理空间”和江西菜餐厅“胡恰”。接下来,“去茶山”浙江首店、“阿元来了”浙江首店、“紅椛”全国首店也将结伴而来。

“武林商圈通过‘首店经济+特色场景’双轮驱动,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美食爱好者。”拱墅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武林商圈已引入上百家各类首店,今年还将引进至少50家。

2025年,拱墅区将持续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实施提振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全力打造国际新型消费首选地,扎实推进大武林、大运河、大和平、新天地四大商圈融合提升,推动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交通联结,延安路商业断面接续,加快恒隆广场、杭州嘉里城建设,构建世界级地标商圈矩阵。同时,拱墅将不断丰富消费新业态,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国潮经济、青春经济、银发经济,引进国内外各类首店、旗舰店80家以上,不断擦亮武林系列消费品牌,让“来杭州,一定走大运河”品牌深入人心。


创新引擎强劲 环高校创新圈释放澎湃动能

今年一季度,拱墅区成绩单上还有一个数据,令人眼前一亮: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1.1%,排名全市第一。

作为区域产业升级的“度量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越高,说明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升级。这也彰显着,拱墅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决心和底气。

近日,在科园路188号建设工地,浙江省智能船舶创新中心这个占地近60亩的“千项万亿”工程重点项目已基本完工,计划2026年12月建成投用。“智能船舶创新中心项目由原二轻信联钢铁厂旧址升级改造建设,将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共建实验室,攻关环境感知系统等‘卡脖子’技术。”项目负责人透露,智能船舶创新中心采用“研究院+产业基金+孵化器”模式,未来三年计划培育3-5家智能装备领域“独角兽”。

智能船舶创新中心项目高效推进的背后,一个以“三圈联动、五院支撑、多点突破”的环高校创新生态圈正在拱墅崛起。作为杭州市中心城区,拱墅区内有浙江工业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学府,毗邻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先天优势与创新基因兼备。为充分释放高校创新势能,拱墅区构建了以“环浙大科创圈”“环工大科创圈”“环城市学院、工程师学院、树人学院科创圈”三圈为核心的环高校创新生态圈,依托重点产业平台,串联众创空间、孵化器、科创园、商务社区形成创新“毛细血管”,让实验室里的“创新种子”找到落地生根的“肥沃土壤”。

环浙大科创圈就落地在申花楼宇聚集区。依托华东医药生命健康产业园、智能物联网产业园、杭实科创产业园三大园区载体,环浙大科创圈整合了辖区优质楼宇资源,打造出“一区三园多点”的创新空间布局。今年4月,申花科创商务社区综合服务矩阵暨环高校创新创业祥符孵化基地落地,并发布5类13项科创企业服务“个性清单”;5月,杭州丝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功能性蚕丝蛋白材料及产品研发”项目和杭州知弈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光电芯片研发生产”项目成功签约,前者携手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团队,聚焦生物医用材料与医美产业的跨界融合;后者为海归博士领衔项目,主营智能机器人核心视觉传感器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

“我们正在见证创新要素的加速集聚。”拱墅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拱墅将以环高校创新生态圈建设为抓手,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校地企合作为特征的高能级创新生态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力打造智力密集型高地。


民生福祉厚植 大运河幸福家园触手可及

汤汤运河水,千年润民生。如今,这条“幸福河”的两岸正续写着新的民生答卷。

大关街道德胜社区,一大早,居民王阿姨便挎着菜篮子走进大运河幸福家园。她熟门熟路地找到舞蹈教室,和同学交流起前一天的练习心得。

“以前想学跳舞、唱歌,都不知道去哪里找,现在这一栋楼里不仅有各类课程,还能办事儿,就像个‘百宝箱’,要啥有啥。”如今,幸福家园成了王阿姨的“第二个家”,每天的生活都被排得满满当当。

一楼食堂飘来阵阵饭香,三两好友围坐一桌喝着咖啡话家常;二楼教室中,学生们忙着下棋、写书法、自习……当我们步入德胜社区的大运河幸福家园,托育园、会客厅、便民服务区、社区食堂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全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各取所需。

“大运河幸福家园是把养老育幼、社区助餐、家政便民、文化休闲等功能集于一体的民生服务综合体。”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一站式’办公大厅变为‘客厅式’服务大厅,最大限度腾挪场地,为居民提供共享会客厅、青创客厅、主题沙龙、共享厨房等空间。”

在拱墅,这样的大运河幸福家园已有30个,服务覆盖113个社区,93.78万人口。以街道、社区为主导,融合联动各类服务资源,拱墅区坚持“公共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思路,面向全年龄段人群提供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惠民服务、社会公益服务及居民互助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让居民在烟火市井中共享新生活。

此外,拱墅区还开设6所大运河少儿学堂,累计服务青少年儿童6000余人次,10所“大运河老年学堂”累计招收学员2185名,4所示范型婴幼儿成长驿站成功建成。辖区内社区食堂达123家,基本实现“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日均惠及居民群众13723人;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基地已形成4个分中心+5个分点,年培训服务能力达5.6万人次;通过邀请市级专家下沉坐诊,整合医生资源等方式,让优质的专科医疗服务延伸至居民的15分钟生活圈内。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今年,拱墅区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奋力竞跑共富先行示范路。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人间烟火故事,伴着奔流的大运河,荡漾向更为美好的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