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鸵鸟”机器人互动,5分钟建立专属“数字分身”,给气体“拍照”……近日,以“建设创新浙江 引领新质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浙江省“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在杭举行,全省迎来了科技含量“超标”的一周。
2001年,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等单位牵头,经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的第3周被定为“全国科技活动周”。本届浙江省“全国科技活动周”与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同步举办,开幕式现场共设置了科创成果和生态服务两大展区,集中展示涵盖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近200项前沿科技成果,旨在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与广阔前景。
“变身‘数字人’,只要5分钟!”展区里,一台类似拍照亭的仪器,吸引不少参观者排队体验。这是全球第一台真正达到大规模商用、拍摄真人3D数字人的智能设备,来自杭州优链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走进拍照亭,在规定位置站定,展开双臂,亭内的140个高清摄像头同时启动。只要1秒,数据就已采集完成;5分钟后,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看到一个与真人几乎无异的3D数字人。
“通过‘数字分身’,人们可以体验各种角色,开启无限可能的数字人生。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文旅、高校教学、元宇宙影视、沉浸式游戏体验等场景。”企业负责人介绍道。
在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展区,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地向观众展示他们的快照式热红外高光谱视频成像仪。同样是拍照,这台成像仪的拍摄对象并非人类,而是气体。
“它能在几毫秒内拍出包含9个光谱信息的‘气体照片’,就像给空气装上‘CT扫描仪’,可以做一套全身检查。”成像仪能识别117种常见可燃、有毒气体,即使泄漏浓度只有百万分之一,也逃不过它的“眼睛”。更厉害的是,它不仅能发现泄漏,还能实时显示气体扩散的形状、方向和浓度分布。目前,这项原本用于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已在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应用场景落地,成为园区安全检测的“好帮手”。
科普教育与青年创新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届活动周还特别展出了各类互动装置和科普实验,向公众广泛普及医疗科技等知识。
据悉,本届活动周将持续至6月上旬,全省、全市各地将同步开展一系列活动,大力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